吳亞群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20)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建筑的需求增加,同時需要建立完善、安全、創新的給排水系統。并且隨著資源的不斷匱乏,水資源的合理使用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需求,這就對給排水系統提出了更高的生產需求,需要在完善、安全的基礎上滿足節能的新要求。因此,建筑給排水這門學科的學習不能僅針對書本,還要根據國家和發展需求及時作出改進和創新。此外,該課程關系整個小區或單位的供水排水,需要足夠的專業能力,且要細致,把控好細節。所以,在該課程的教學中,須確保學生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
現階段高職院校模式是三年制,但上課時間只有兩年半,最后一學期是實踐實習。并且,該課程包括給排水系統的組成、結構原理,系統的材料、選型,結構圖的設計和預算核算等,內容較多,并且有一部分內容相對難學難懂。因此,教師在課程的安排上,要細化每節課的教學計劃目標,確保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都能夠讓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一,在課件的安排過程中,任課教師可采用“簡多快,難少慢”的教學思路,簡單說就是,簡單的內容每個課時可以講得快一點、多一點,難消化的內容要講得慢一點、少一點[1]。并且,教師要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針對這門學科,專業性比較強,內容比較繁雜,課前預習非常重要,做好課前預習,課程的教學進度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度也能得到提高,課后要做好復習工作,讓每節課的內容能緊密聯系起來,確保學生學習的連貫性,提高教學質量。
第二,教師在課件的安排上,要運用一定的技巧,能準確提煉出每個章節重點知識,并且對課程要有一個系統的認知,能夠把所有的知識點分成幾個大塊,這樣的一個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更簡單、更直觀地了解這門學科,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可以得到提高。比如給排水系統主要包括建筑給排水、消防用水、小區給排水幾個模塊,老師可以把這幾個模塊提取出來,通過之前學習到的知識和查閱相關資料,總結各模塊的特點和異同點,通過學生之間相互探討,理解各個模塊的需求和特性,在之后的設計和應用中能夠更準確和更專業。
第三,在課程的講解過程中,如果有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可以采用動畫或視頻的方式,比如水的流態問題,如果用語言來表達很難解釋清楚,但采用動畫模擬的方式來授課就能很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從而能夠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2]。在課程的系統設計繪圖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劃分幾個學習小組,不同基礎的學生相互交錯,每個小組一個設計選題,每個小組的同學負責不同的設計內容,彼此之間相互幫助,同學有問題小組間可以相互探討交流,方便不同基礎階段的學生得到提升。另外,在課題的設計上,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符合現階段掌握的專業技能,課題不宜過于復雜,否則容易干擾學生的信心,在第一次設計中,可以選擇簡單一點的課題,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之后的課題再逐漸增加難度,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更快捷地掌握學習技能。
經濟和建筑業發展之下,建筑結構逐漸多元化,建筑的給排水功能系統也越來越復雜,針對的水的各種使用途徑也逐漸增加,而且隨著建筑土地面積的限制、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筑的樓層增加,對給排水的功能系統有了更全面、更復雜的要求,而且對水壓、穩壓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由于消防用水和消防設備不斷更新以及新興材料和技術不斷改進和完善,建筑的給排水系統也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3]。
老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吸收先進的技術和專業知識,應從自我做起,不斷提升自己,學生才能從老師身上感受不斷學習的精神。建筑給排水相關專業的教師要時刻保持學習的精神,時刻關注該領域的相關動態,有新的經驗和突破要及時和學生分享,把握新興科技,否則,學生畢業后運用的都是老一套的理念模式,不能與時代接軌。
另外,學校可定期對教師給予技術培訓或安排到技術科研單位學習,提升老師的專業技能,只有老師各方面專業知識儲備比較豐富,才能傳授給學生更專業、更前沿的技術知識,才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并了解當下的技術和科研,有利于學生之后的工作,更好地適應和滿足社會需求。
高職院校需實際操作的專業課程,大都需要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老話說百學不如一練,說的就是實踐的重要性。那些專業的技術名詞、計量方式、運算模式的課堂教學枯燥,很難讓學生理解,但是如果把專業知識放到實踐中來,通過實踐操作去理解,就會變得簡單許多[4]。
所以,在建筑給排水的課程安排中,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可以選擇一個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去到建筑給排水施工現場,通過對現場施工的觀察和與設計者的面對面交流,了解設計和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在回到課堂時提交一份實踐報告,詳細說明實踐過程的心得和體會,這能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上有所突破。再比如,建筑消防這個課題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學生對消防設備和原理不夠熟悉,學習起來相對困難,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選擇學校的教學樓或者其他具備消防設備的建筑,讓學生進行實地調研,發現其中的原理和模式,再以文件的形式總結出來,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交流,老師在最后進行總結歸納,把學生遺漏的知識點加以補充。另外,針對每個模塊的學習,在每個模塊結束之后,做一次課題設計,通過每個學生的設計,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和設計中的缺陷,給與指正和修改。
這樣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更深刻理解學科的意義和使命,并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糾正錯誤和找到正確思路,確保學生能夠獲取專業、準確的知識。
總體來說,建筑給排水工程學科需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并要根據時代的發展進步,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系統技術,滿足社會發展和居民需求。在該課程的教學中,要合理安排好教學計劃并明確教學目標,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具有專業素養、能夠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