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新疆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我亟待解決的重要民生問題,尤其是國家發展是需要依靠高等教育人才以實現自我價值,為此我國出臺了雙創政策,大大提升了大學生的就業機會,拓寬了大學生的就業機會。因此高校作為大學生發展的重要基地,不僅需要理念上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還要不斷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機率,為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創造機會。
隨著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學習習慣被全面改變,為社會環境的轉變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雙創背景下,大學生的就業環境由傳統的單向式招工環境轉變為多方選擇模式,大學生的就業模式也由原有的等待就業模式,轉變為自主就業模式,再加上互聯網平臺給予的大力支持,給大學生的自主就業提供了無限的就業可能。
在雙創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其自主意識較強、個人特色極為鮮明,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學生對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大學生需要借助更大的勇氣和信心挑戰原有極限,以獲得的創業知識為前提,更好的激發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實現大學生的自主創業,讓大學生能更好的勝任未來的就業崗位,助于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
大學生的擇業觀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從性別角度來看,男性大學生更加青睞于能夠施展個人才華的企業,而女性大學生的則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崗位較為穩定的企業,考慮到企業環境能否兼顧事業與家庭。在雙創環境下,大學生的就業理想回歸現實,就業觀念回歸現實,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同時也仍舊存在一些大學生有著眼高手低的錯誤就業觀,影響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
現如今的大學畢業生較多,仍舊有許多大學生的求職目標界定過高,而導致該問題產生的原因就是由于這一部分的學生對于自身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一味追求高薪職業,只愿在一線城市進行就業,對于基層崗位的就業興趣極低,正式由于這種因素,導致許多區域就業難的問題仍舊存在。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我國正處于清除過剩產能的階段,因此傳統制造加工企業以及能源企業對于就業人才的需求數量在不斷降低,導致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不能得到妥善解決。
在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勞動市場對于就業人員的技能需求標準得到相應提升,部分高校培養出大學生技能應用水平難于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大學生的就業數量得到提升,但大學生的培育質量并未得到相應的提升,繼而導致大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難以滿足勞動力市場需求。
“雙創”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式不容樂觀,因此需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對大學生開展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就業問題。同時聘請高素質的心理輔導專家與就業指導教師進行協同合作,為大學生開展團體類的職業心理咨詢活動主題,同時也能根據大學生差異化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讓大學生以健康的心理狀態來面對就業所帶來的心理壓力。
“雙創”背景下的社會人才需求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大學生要想提升自身的就業機率就要充分掌握應用技能。為此高校需要根據社會人才需求來調整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加大對于大學生個性化教育的資源投入力度,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教育培訓,繼而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大學生應用技能能力更加符合市場發展需求。
實踐能力對于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此高校需要加大對大學生的實踐教育,通過構建全方位的實踐教育體系,來引導大學生參與多種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大學生實現實踐能力與專業知識的有效結合。同時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力度,繼而讓大學生通過頂崗實習工作,來了解崗位技能需求,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
“雙創”背景下自然而然需要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也就是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為此需要加大對大學生成功創業的教育力度,指導大學生有效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督促大學生進行就業活動。為此高校需要針對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開展一系列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為大學生開設相關的創業理論課程,為大學生構建極為全面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為大學生舉辦多種創業實踐培訓活動,提升大學生的創業實踐經驗,并提供相應的資源來支持大學生進行創業。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一直以來都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關注,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同時對于大學生的技能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需要充分利用“雙創”背景所帶來的機遇,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教育的教育力度,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僅為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打造了開放的就業平臺,還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更多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