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玨
(四川省南部中學,四川 南充 637300)
作為一名普通的高中英語教師,我認為打造有效的教學是教師教學的最終歸宿。有效的教學不僅包括了對教學方法的思考,更涵蓋了對學生學習情緒、能力、態度、素質的培養和管理,是一種具有溫度和深度的教學理念。而要實現有效的教學更離不開教師對教學中主客觀因素的把握和運用,只有教師從學生的主觀需要出發,完善教學中的客觀條件,有效教學的實現才指日可待。因此本文在總結了其他教師的經驗和筆者自身經歷后,產生了下列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觀點供廣大教師參考。
高中英語內容多,難度大,教師臨場發揮的空間小,因此高中英語教學策略必須更具有規劃性和可變性。要形成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從備課環節開始做起,而備課的內容則需要涵蓋從學生到教師,教法到內容等全方位的要素,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有效應對不可預知的意外。
首先,教師備課要備學生。學生能夠接受哪種程度的教學深度,喜歡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擁有怎樣的學習態度,具有怎樣的知識基礎都是教師在課前需要充分了解的信息。這些信息時刻影響著教師制定和調整教學的策略。其次,教師備課要備教材。高中英語教學內容的基本來源教材,教師仔細閱讀教材,深入解讀教材,不斷拓寬教材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掌握教材基本信息的前提下,教師才更容易安排教學方法的運用。最后,教師備課要備教法。教法是教學的根基,準備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克服教學的枯燥單一,還能夠優化知識傳遞的過程和效率,幫助學生了解并接受更多的英語知識。教師備教法要從拓寬教法來源和豐富教法手段兩個方面出發。因此教師需要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其他教師的教學智慧,推動教法互補和完善。同時教師還要合理安排教法運用的場合與背景,保證教法可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情景化、學科化的教學氛圍是近年來獲得教師普遍認同和運用的一種教學理念。在合適的學科教學氛圍中,學生更容易展現其學習能力,感受學科魅力,從而不斷積累學習的熱情。因此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我們也應當以構建有效的英語教學氛圍為基本出發點,為學生創建合適的教學背景。
首先,英語學科化的氛圍構建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將英語的元素充分融入在教學環節中,例如形成全英文的師生問答將學生帶入英語學習的情緒中;展示多種多樣的世界文化拓展學生的英語思維;開展英語情景劇表演活動活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果等。其次,教師要將有效的教學方法、工具、游戲等轉化使之為英語教學服務。例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經典美劇片段,制作多媒體課件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等。這樣一來,教師的英語教學就有了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學的個人特色,學生能夠更加輕松且深刻地感受到英語的魅力,自然而然教學的有效性也會隨著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而提升。
有效的教學需要師生共同的參與,教師及時教授學生新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學生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習的成果才能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而要達成這樣的效果,就需要教師思考如何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形成師生滿意且高效的互動過程。一方面,教師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弱化自身的主導地位。只有互動的成果呈現在學生身上,互動的價值才算真正實現。因此教師應當扮演好課堂上引導者與啟發者的角色,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思考答案,進行展示。另一方面,教師要豐富互動的形式,激起學生的互動欲望。英語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所以教師在開展互動活動時也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例如師生問答互動,學生合作互動,情景劇表演互動,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等,都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提高知識傳遞的效率。
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基本目標,也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出發點。對高中英語教師來說,學生每一項英語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獨立的,而是在綜合的訓練過程中實現的。就以我個人的教學經驗為例,我在講解文章前,會根據完形填空的原則將文章打印出來,然后播放音頻讓學生根據聽到的內容將文章中缺失的單詞或者句子填上去,以此達到強化學生聽寫能力的目的。在講解文章的過程中,我會根據文章內容布置討論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再由一位學生記錄下討論結果并進行課堂展示,以此達到提高學生會話書寫能力的目的。借助這種方式,學生既能夠享受到挑戰自我的樂趣,又能獲得英語能力的提升,為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有效的高中英語教學是一個從備課準備到總結反思的完整過程,教師完成了備課和教學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教學作為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還需要教師在運用反思中的成果來矯正自身不良的教學行為,推動備課和教學的完善與發展,而如何發現教學的缺陷和優點,則需要教師借助總結反思的過程來完成。
一方面,有效的教學反思需要結合有效的反思方法,橫向反思和比較法、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個體反思和總結法等反思方法的區別運用可以實現不同的反思目標,幫助教師獲得某一特定領域的教學進步。另一方面,有效的教學反思需要教師結合多方面的意見。教師個人的反思要從自身教學行為、學生課堂表現、課后練習作業等方面出發,用最直觀的視角發現自己的不足與優點。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參考學生和其他教師的意見,多角度觀察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保證反思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借助這種方式,教師能夠不斷積累有效的教學經驗,逐漸擺脫教學策略中的不利因素,推動自身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強化提升。
教學作為一項集合多種要素的活動,需要教師充分思考其中的聯系,從而推動教學一體化的形成。因此強化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落實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教學,加強課堂氛圍的構建與學科精神的發揚將是教學的重點。教師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其他教師的經驗,并通過遷移、創造、改進的方式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