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四中學 袁文靜
傳統的課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學生學習知識也沒有效率。但是,學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很有必要的,不僅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時這門課和學生的生活也有緊密聯系,很多知識都是發生在生活中的事件,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培養判斷是非的能力。
以往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很大程度上充當著教書匠的角色,讓學生單純對知識進行背誦,對知識不能有很深刻的理解,這時候學生就不能對學習有很濃的興趣。而且,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身心發展特點、學習狀況等因素都是不同的,教師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只是單純講解知識,學生學習的知識也沒有針對性。
教學內容很多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很大,初中生抽象思維也比較弱,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多一半都是在被動學習,不能把所學的東西都統一起來,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就不能有很好的學習效果。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正在迅速發展,在道德與法制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在《我與集體共成長》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樹立學生與集體一起成長的觀念。在學習中樹立“集體發展可以讓學生感到自豪,學生發展可以讓集體更加優秀”的觀念。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學生的學習素養培養有很大聯系,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那么,應該怎樣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呢?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著引導者的角色,教師的教學能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學是否能順利展開。所以,每個教師都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學校應該多給予教師發展自我的機會,同時教師也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用良好的行為以身作則,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比如,在《情緒的管理》的知識講授中,教師不僅要告訴學生怎樣用合理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還可以帶領學生做美國心理學家保羅研究人類情緒的實驗,通過做驚訝、嫌惡、悲哀、憤怒、恐懼和快樂的表情,感受情緒的變化。
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情況,建立核心素養培養結構。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設置合理的教學安排;其次,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青春萌動》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提問,讓學生從自己的解答中得出對青春的認知。教師可以問學生這些問題:心目中理想異性的特點;對于異性的態度。學生從這些問題中就可以對青春中的自己有一個簡要的了解,可以看出自己有哪些變化,從而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核心素養結構。
隨著科技的日益騰飛,學生培養核心素養的途徑也在不斷增多。例如,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對想要了解的知識進行調查,讓學生從生活中得到一定認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培養學生素養的途徑有很多:小組辯論賽、小組演講都是不錯的選擇。比如,在《青春萌動》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學生開展一場“我是陽光少年”的演講比賽,學生可以在辯論賽中充分表現自己,鍛煉自己的演講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是充當教書匠的角色,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學生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時,主要是進行死記硬背,沒有太多自身對知識的理解。教師應該豐富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有所幫助。教師開展豐富教學活動的形式有很多:小組討論、學生自主學習等,都是不錯的教學形式。教師豐富了教學活動,可以讓課程更加精彩,從而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到學習中。
教師在教學前準確把握教材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由于經歷比較少,在學習中難免會對知識產生偏差,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握教材中社會熱點知識,并向學生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問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水平去發現和感悟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獲得較大發展。生活中有很多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知識,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從平常的學校活動、社區活動等事件中獲取知識,并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主動探究知識。愛國教育活動就可以讓學生將教材中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聯,并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學校中也有很多事件可以讓學生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教師可以利用實踐活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學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指導作用。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學生學習知識也大多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所以不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教師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建立學生核心素養結構,發展多種培養學生素養的途徑,豐富教學活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祖國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