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華
(陽驛鄉中心校,河南 商丘 476700)
通過調研發展當前幼兒園工作保育員年齡一般在40到50左右,占據總數的55%。雖然他們有著較為豐富的保育經驗,但是職業生涯持續時間不長,相應的對專業化的追求也缺少一定的動力。30歲到40歲左右的占據了31%左右。這個年齡階段的保育員是幼兒園保育的主要力量。20歲到30歲左右的僅僅占據了8%左右。由此也可以看出保育員這個工作對年輕人沒有吸引力,在廣大人們的印象當中還屬于低下的職業。從年齡結構上分析,保育員隊伍已經趨向老齡化,因此要想提升保育員隊伍的專業化素質,則需要在形式和方法中進行改革,根據他們的需要,激發他們工作的熱情。
國家對保育員文化水平的要求是至少是初中畢業,但是因該項工作至今還沒有正規的編制,所以在人員的選擇上門檻設置相對較低。在調查的116名工作者中發現,具備初中文化的有70人,其他高中或者中專文化的人數只占據20%左右。總體來說文化層次相對較低,接踵而來的則是工作效率不高、專業技能缺乏,教育理論無法與時俱進的創新等等,對幼兒的未來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就目前幼兒園各崗位的待遇進行分析,幼兒教師與保育員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幼兒園中的相關規章制度對保育員的要求并不嚴謹,文化素質的要求也沒有對幼兒教師的要求高。幼兒教師的工資比保育工作者要高出很多。家長方面也是尊重幼兒教師較多,這從一定程度上給以一種教育為重,保育為輔的思想,因此保育工作者工作的態度并不積極,也沒有對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沒有充分意識到保育的價值。另外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對保育工作的投資力度不大,保育教育并重并沒有落實到實際工作當中去,從而導致保育工作隊伍專業、專業能力等等偏低。
要想促進保育員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內在條件和外在條件都必不可少,內在條件是指提高保育員的專業素養,外在條件是指建立健全專業化的保障機制。內在條件與外在條件的有效結合才能有效實現保育員的專業化發展[1]。
首先要適當提高保育員的學歷要求,在人才競爭的現代化社會中,初中學歷的保育要求已經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保育工作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對幼兒的成長起到重要的影響,因此要對保育員的學歷要求重新提高程度。其次保育員自身要加強專業技能的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專業技能要不斷的學習才能更好的提高,加強保育員的規范操作之外,還需要學習幼兒活動相關的專業技能以及學科技能,如美術、音樂等,保證在教育工作中發揮最大的作用[2]。最后保育員要改變傳統的認知觀念,對自己的工作作出合理的定位,加強對保育工作重要性的認知,從而樹立起專業的形象。保育工作的專業化離不開不斷的學習,保育員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才能從職業化轉變為專業化,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也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競爭力。
1.開展專業化培訓
職前培訓除了有職業學校承擔培訓工作,還應在大學或者其他高等職業學習學校設置保育課程,給保育員以長期系統的培訓;在職后培訓工作中應將相關培訓活動融入到教師培訓當中去,利用專管部門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另外職前培訓和職后培訓工作脫節,以及培訓內容重復的問題更需要不斷改進,保育工作在職前和職后所承擔著不同的作用,兩者應該起到無縫對接,實現一體化的培訓[3]。
2.加強專業自主權
首先要對保育的專業性進行人認可,不僅是形式上的還需要行為上的,包含了提升保育員待遇,制定相應激勵制度、加強社會及學校等成員對保育工作的尊重等等。要保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利用多種途徑讓更多的人了解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比如家長會中讓保育員介紹牌幼兒習慣培養等,樹立良好的保育形象。
3.保育員專業資格的認定和管理
保育工作分為初級、中級以及高級單個階段,對申報不同級別的保育人員,都需要設定不同的要求和條件,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考核[4]。要加強規范保育工作者的專業資格認定程序,采取有力的促所,激勵不同級別的保育工作者不斷的進步。
幼兒教育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們在關注幼兒教師的同時,保育工作者的相關問題也應得到重視。為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則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完善相關標準,強化保育工作者專業知識的培訓和學習,提高保育工作者的專業化程度,進而促其在保育工作中的穩定性,使其能夠更加專業的輔助幼兒教師的教學工作,實現保教結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