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紅
(河北省大城縣第四中學,河北 大城 06590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扎實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是貫徹這一教學理念的重要方法。同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260萬字,因此,語文教師就必須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重構中擴展與延伸、聯系與比較、發現與創造,加深與拓寬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下面就如何有效開發可利用的課外閱讀資源談幾點體會。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把“豐富語言的積累”作為重要的教學目的?!罢Z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是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為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基的重大舉措。因此,教師要走出教材的束縛,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大力開發可利用的課外閱讀資源,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同時,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工具性、人文性、時代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活動應立足于“工具”和“人文”這兩個基本特點,讓教育與實踐緊密結合。學習語文就是使學生掌握語言工具,從而教會學生使用語言。語言是具有一定思想、情感內涵及審美意義的文化科學知識的載體,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只有掌握了語言才能相互之間交流感情,尤其是文學作品其表達情感的功能會更強。無論是工具性還是人文性,語文學科都是在社會交流的大環境下,需要大量課外資源來補充才能完成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
葉圣陶先生指出:“國文科之目在于‘養成閱讀能力’和‘養成寫作能力’兩項”,“課外閱讀,正是引導你往深里廣里去研求的路徑”。但在當前初中生課外閱讀中存在諸多問題和誤區。首先是學生課外閱讀存在隨意性,中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審美能力較差,閱歷也不深,缺乏目標性與計劃性,課外讀物優劣不等,范圍多種多樣,不少學生的課外閱讀以應付教師為主,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還有的以消遣為主,通過閱讀消磨時光。特別是隨著電腦、平板、手機的逐漸普及,學生的閱讀更是百花齊放,難以拒絕外面世界的誘惑,網絡小說,虛擬故事,什么也看,隨意選擇性很強,造成了閱讀的盲目性,起不到課外閱讀應有的效果。其次是學生課外閱讀缺乏方法。由于學生的課外閱讀良莠不齊,缺乏辨別,占用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有的學生甚至在課堂上擠時間閱讀,不能光明正大地閱讀,得不到教師的理解和支持,這樣導致有的教師限制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至于閱讀的指導就更談不上了。因此,教師有效地開發可利用課外閱讀資源對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和質量有著重大作用。
校內課外閱讀資源非常豐富,教師要善于開發利用。如可以發動自己的朋友為學生捐贈圖書,動員學生把自己讀過的好文章、好書帶到班上,成立班級圖書角,互相交流。把學生優秀的作文編成小冊,讓學生讀自己同學的作文,從中受益,也解決了讀書難的問題。組織學生成立“回收書刊”小分隊,利用農閑時間外出收購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各種舊書刊,加強和城市兄弟學校的友好往來,尋求他們的支持。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參觀訪問,引導學生了解民俗民情,使他們的語文素質擁有自身特點,打上時代烙印。例如,教師在教學《端午的鴨蛋》后,可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當地各個節日有哪些風俗?要求學生做社會調查、參觀訪問且認真作好記錄,寫出調查報告。這樣既發揮資源優勢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又拓寬了農村中學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自主學習的語文實踐能力。同時,有圖書館的學校,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走進圖書館廣泛開展課外閱讀。
現在的學生喜歡唱流行歌曲,看各種電影、電視。曾經有人說: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老師可以投其所好,在這當中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1.把歌聲引入課堂,拓展閱讀范圍,提高閱讀情趣。我們所學的很多古詩詞,可以普成曲子,成了一首首傳唱的 歌曲。比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剪梅》《虞美人》等。教師在學生學完這些是詩詞后,讓他們聽聽、唱唱這些歌。這樣,學生不但會有興趣,而且會加深對這些詩詞的理解,印象也更深刻。還有一些新詩也被改編成了流行歌曲。如《鄉愁》等。將這些歌曲引入課堂,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但改編后的歌曲并非都能很好地體現出原詩的意境或情感??梢宰寣W生進行比較鑒賞,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還有一些校園民謠的歌詞也同樣具有文學性。與其 禁止學生唱流行歌曲,不如通過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有選擇性的場,同時也可以提醒學生留心生活中的語文。2.把電影電視納入課外閱讀。讓學生看課標規定的有關名著的電影、電視。讓學生談感受說心得,來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當然,還有很多優秀的電視節目(像電視散文、廣告等)、自然風光、風俗民情等也可以作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加以開發利用。老師適時合理的引導,讓學生明白: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語文。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續和補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學識。在開發課外閱讀資源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可謂是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學生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