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順平中學,河北 保定 072250)
學生的求知欲望,對于其個人學習質量與效率有直接影響。學生具有求知欲望,就會有提問的欲望,會成為課堂中的活躍份子。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方法。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需要通過自主思考與體會文字間的情感,體會作者的情懷。學生的問題意識的高低,會直接作用于其語文學習深度的程度。如何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具有自主的想法,是諸多高中語文教師共同面對的難題之一。
學生是否具有語文學習的興趣,對于其自主提問的積極性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具有語文學習動機,自然愿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而提問是參與課堂活動,與教師進行互動的重要方法。只有讓學生認識到學科魅力,產生語文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愿意去主動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所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學習動機的明確,為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提供重要的保障。
比如在講解《呱……呱……》的時候,教師可以從文章的題目入手。以動物叫聲為題目的文章還是一定的趣味性的,教師可以利用題目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這樣的文章題目,教師可以讓學生來大聲朗讀,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發笑,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之后,一些學生就提出“老師,文章還能這樣命題嗎?作者為什么用青蛙的叫聲當作題目呢?”教師要抓住機會,根據學生的提問來引出教學內容,通過語文學習,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找到語文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再次提問。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是問題的主要提出者,學生只有針對教師所提問題找答案的權利。而教師給予學生的回答,是只對與錯。這樣的課堂提問模式大大抹殺了學生的提問意識,也沒有給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創造機會。在長期的扼殺下,學生的沒有激情再去提問,是會配合教師去說出一個又一個的標準答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讓學生敢提問,創設一個輕松與民主的語文學習氛圍,加強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是讓學生開口提問的必要外在條件。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師形象,給學生說話的機會,并享受學生的提問,促進學生敢于提問。
比如在講解《我有一個夢想》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就夢想這個主題與學生們進行交流溝通,說說自己的理想,聽一聽學生的理想,在輕松的氛圍下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分析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了解夢想的意義,為學生創設民主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敢于去提問,一些像“馬丁路德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或者“馬金路德金還有其它英雄事跡嗎?”這樣的問題就會迸發出來。提到學生的提問,教師絕不可將其視為教學過程中的阻礙,而要通過相關課堂活動的組織,明確學生所提問題的重要生,共同解決問題。輕松、民主的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促進語文課堂更加充實。
學生敢于提問了,但不一定會愿意在課堂中進行自主提問。在許多學生心中,自己提問與不提問都不會對語文課堂產生什么影響,也不一定能引起教師的注意,那還不如不提問了。學生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在過去的高中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不喜歡學生在課堂中提問,認為這會擾亂他的教學計劃。而在關注學生問題意識發展的今天,高中語文教師要對學生提問進行積極地肯定,激勵學生提問,讓學生改變課堂提問觀,意識到提問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也是被教師歡迎的事情。
比如在學習《辛德勒名單》的時候,一些學生提出“辛德勒是什么?是一個人不是一個地方???”這樣的問題,教師不得嘲笑學生,而應該肯定學生提問的勇氣,并這樣解答學生“這個問題提得很關鍵啊,下面,我們就一起閱讀文章來找答案吧!”。這樣的應答不僅肯定了學生提問的行為,還推動了課堂進展。多用一些正確且積極的話語來肯定學生的提問行為,會讓學生產生提問自豪感,愛上課堂提問。
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提問方法,才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傳遞正確的提問方法,讓學生根據提問規律提出有利于其語文學習能力提高的問題。
問題的提出不是沒有根據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先從課文的題目找出疑惑,針對疑惑進行提問。像在學習《不自由,毋寧死》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題目中找自己的未知知識,像“毋是什么意思,是我嗎?”就可以成為一個問題。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章的關鍵字、詞、句入手發現問題。再針對文章的結構、內容、思維與邏輯等進行提問。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指導,會讓高中學生提出合理的問題。比如在學習《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時候,一些學生提出了“他們所處社會中的世代糾紛是否仍然存在于當前社會中呢?”這一問題具有開放性,是學生將文章內容與自己思維相結合而產生的問題,質量較高,問題的解決也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深化。
綜上所述,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與課堂學習中主動進行提問,那證明學生一直在思考問題,將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學習內容之中。無論學生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解決,不讓學生做答題的機器,而是讓學生做解決問題的主人。于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激發興趣、創設環境、積極肯定、給予方法,會促進高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