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步德
(重慶市開州區白鶴街道中心小學,重慶 開州 405427)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課改也在不斷的變革,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通過開展生活化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正確指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對于數學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樂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數學中,通過開展科學合理的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課改的不斷變革,讓教師越發重視小學數學的教學,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做出了一些改變,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果不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沒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因此在選擇生活化教學素材時會忽略學生的感受,以主觀意識選擇一些生活化教學素材。部分素材的選擇不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因此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比較困難,與生活化不相符的素材會嚴重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生活化的作用也沒有辦法充分的體現出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原則是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拿到課堂上,通過淺顯易懂的例子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的生活化例子往往不符合實際情況,有時僅僅是為了迎合數學知識點,因此造成生活例子和實際脫軌的情況,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會造成嚴重的阻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過多的生活化的案例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過多的生活化案例會讓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案例上,對于數學知識點的原型沒有深入的理解,因此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時要創設出合理的教學情境,并且采用科學的提問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目前教師采用的提問方式和創設的教學環境均存在一定的問題。
數學以其自身的特點成為了學生學習的重難點科目,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在教學時是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枯燥乏味的知識點和沒有活力的課堂,都會導致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厭煩心理。面對這種問題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將數學知識點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更好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抽象的知識點能夠進行更好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創設出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營造活潑有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當小學生在學習關于圖形知識時,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幾何圖形,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圖形的特性,生活化的教學元素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都是采用案例講解的形式進行教學,雖然這樣能夠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但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體現出來,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對于數學的認識僅僅是停留在表面,面對這個問題,教師必須要加強學對生活中數學的探索能力。用數學眼光看待日常生活的問題。當學生在學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舉現實生活中超市的例子,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百分數的知識點,同時還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布置的作業形式較為單一,而且都是針對當天的教學內容進行布置,因此學生會將課后作業當作一種負擔。課后作業的單一性會讓學生逐漸對學習數學失去興趣。因此教師應該轉變傳統布置作業的方法,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學習任務,將作業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在高效完成作業的基礎上,體會到作業所帶來的樂趣將課后作業轉變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手段。教師可以布置多樣化的課后作業,不僅僅是停留在筆頭上,還可以是一些實踐活動。
綜上所述,數學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和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