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
(內蒙古包頭市第二中學,內蒙古 包頭 014040)
小組合作學習在基礎性學科、發散性學科中均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教學成果,特別是中學數學這門課程,數學課程由于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推廣應用半歲的是問題的滋生,為提高中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提高中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有必要分析小組合作學習中現存的典型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優化改進,以便使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當下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也是一種重要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先獨自進行課前的預習,把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出標注,把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放到小組中和其他成員進行交流討論,并將小組討論結果在正式課堂中進行驗證,最終將問題解決。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表達能力[1]。
小組合作學習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主要作為一種簡單化的教學方式來使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但是目前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還不夠完善,小組各成員之間的分工也不夠明確,學生之間也普遍缺乏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導致很多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就目前情況來看,還需要建立完善的小組合作學習機制,來保證合作學習過程的順利進行,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作能力,提高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積極性。
研究調查發現,雖然中學數學的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但卻沒有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為大部分的老師都是按照學生的數學成績來進行分組的,那么面對難易程度相同的課題,對各個小組來說是沒有具體衡量的標準的,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形同虛設。
由上述可知,如果分組不夠合理,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小組合作的最初目的是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協作,在小組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普遍缺乏合作意識,基礎本身比較薄弱的學生更不可愿意主動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去,達不到小組成員之間共同進步的目標,失去了小組合作學習原本的意義[2]。
要想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展開有效的課堂教學,并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老師是以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出現的,在學生遇到小組解決不了的難題時,老師要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作為一個“旁觀者”,任由學生去開展學習活動,遵循生本理念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
在分配小組成員時,應該按照科學合理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均衡的進行分配,盡可能的照顧到每個學生的需求,避免有的小組比較強,有的小組比較差的情況出現,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并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合作,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還要不斷建立完善的小組學習機制,有助于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3]。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把遇到的難題標注出來,然后把這些難題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討論,想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最后留出大概10分鐘的時間進行課堂模擬演練,讓每個學習小組在課堂上展示他們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了解其他小組的解決方案,總結經驗教訓,加強小組成員之間在學習方面的協作,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中學時期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成長,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能力素質等方面都要有基本的了解,才能正確的引導學生的人格養成,培養現代化的社會主義青年接班人。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不要過多的干預學生的思考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去,認真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到的知識比較深刻,在互相幫助中實現教學目標[4]。
素質教育提倡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比較科學的教學組織形式,在中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這種教學方式還不夠成熟,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中學的教師們要積極的去面對這些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針對具體的問題找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不斷優化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