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綺薇
(廣東省梅州市梅州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廣東 梅州 514000)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新課標的理念已深入我心。作為一名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呢?為此,我在探索著、實踐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校課堂。
新課標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首先,教師根據教材,教學目標要難易適度,既不能簡單到輕而易舉,失去挑戰,體會不到努力就有收獲的幸福,學生學習的興奮度就會降低;也不能太高,任憑你怎么使力,也達不到終點,學生就會失去信心,很難再有探究知識的勇氣。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數學教師要兼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學有所得,這樣學生打好基礎,未來的繼續學習才有可能。才能保障高效課堂的實施。
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中樂于得到老師的夸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共同前行。在教學中,采用各種方式的競爭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讓全體學生能夠共同進步。快樂是前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學生有興趣學習,才可能提高學習效率。試想一堂讓學生索然寡味的課堂,一門讓學生毫無期待的學科,怎么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求呢?
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在優化課堂教學方式策略上,教師應該明白一個好習慣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而習慣是通過一遍遍的重復最終達到的無意識的行為規律。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來優化課堂:首先,為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可以在課堂的前5分鐘帶領學生預習課本然后開始講課;其次,每堂課都預留有一定的時間來讓學生反饋提問;然后,教師要始終引導學生不斷地回顧學習過的知識以加強記憶;最后,教師應定期抽出一節課來引導學生潛心復習學過的內容。多種課堂教學方式策略不一而足,相信在這樣不斷地重復和教師正確地引導下,學生一定會養成提前預習功課、反饋提問、不斷反思、潛心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教學中也十分重要,要讓學生明白自己學到的知識是有用的,是能在實踐中檢驗的,這樣就能直接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動手的機會,例如,在《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玩具,通過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玩具,讓學生明白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讓學生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下面觀察到簡單的物體形狀,在這一個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還能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空間的概念。
數學上課堂的練習尤為重要,尤其是低年底的數學計算,沒有任何捷徑,就是加強練習,熟能生巧,很多學生已經明白了算理與算法,就是計算的時候沒有看清符號,比如加法當減法,或者13+8=11,這樣馬馬虎虎而造成的錯誤,另外要強調學生不要漏寫和抄錯等。讓學生仔細的看題和審題,謹防筆誤,加強課堂上的有效練習。注意數學計算的核心素養評價體系。數學的評價體系,主要體現在分數上,所以容易讓老師和價值忽略孩子的數學綜合能力,例如,某個學生考試卷面分數不是出類拔萃,但該同學算法很強,能運用的方法很多,在比如,卷面成績不高的同學,但估算能力就很強,所以老師要注意全方面和多元化的培養學生,用核心素養去設置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1.課前導入,出示目標。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一進課堂就可以讓學生聽聽與課文有關的錄音或音樂,或講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或展開一段與課文有關的精彩對話,或利用視頻短片導入等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而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完美實現數學教師的高效課堂,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