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忠營
(山西省中陽縣職業中學校,山西 中陽 033400)
當今各國之間的形勢無非是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等幾個方面,而人才作為國家競爭的核心力量,要培養他們在這幾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學習課程中開設政治這一門課程就可以很好地讓學生了解這幾方面的知識。政治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既不像數學、物理等那樣科學性強,也不像歷史、地理學科有較強的事實性和規律性,更不像語文、英語這些語言類學科有著較強的生活性和實驗性。高中政治是文科類科目,但在高中前半段所有學生必須要學習政治這門課程中有關經濟、政治、文化這三個必修課程,為的就是讓學生對國家的發展有一個明確的了解,懂得政治知識,培養學生的基本政治能力,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在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偏差。針對與這一現象,有必要跟隨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對高中教育課堂進行改革。但在進行改革之前,首先要明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將這些問題予以解決。因此,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具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點時,多半是照本宣科,沒有加入實際的案例引導學生去思考,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不夠透徹,導致知識點在應用時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第二,學生無法正確運用課本知識,再加上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任務一般都是以背誦知識點為主,沒有用有效的練習去加以鞏固,導致解答新材料時只知道課本中的知識點,無法拓展思維進行概括;第三,高中政治屬于偏文類科目,理論性知識點較多,但有些知識點也比較抽象化,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針對這一現象,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得以緩解,再加上課堂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較少,課堂氣氛沉悶,無形之中加重了學生的壓力,導致課堂效率低。
課堂教學是教師實施教學改革的主要形式。由于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采用相應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
高中政治的課堂講解內容是以理論化知識為主,如果教師純粹進行理論知識見解,這節課對學生而言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大打折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網絡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輔助教師教學的主要工具,多媒體教學就是借助多媒體這一技術,為學生展示形象生動的畫面,給學生以視覺上的享受,從而促進學生對于政治的學習。教師在運用這一教學模式時,要以基本教學目標為主,結合教學內容來充分挖掘網絡資源,將教學內容與之有效結合。例如,在講《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多媒體課件播放《迎賓曲》后,再給學生回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開幕式錄像,教師結合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
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采用傳統的“講授式”和“灌輸式”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背誦、做題來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這樣的教學形式是不利于學生對政治這門學科的學習的,甚至會對政治學習產生厭煩情緒。為了提高政治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巧設學習障礙,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教師能從學生的回答中得到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還要注意的是,高中政治的學習最基本的就是學生能通過理論知識來論述實際發生的事物中存在的政治原理。因此,教師要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闡釋相關的政治理論,讓他們身臨其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學習到《神奇的貨幣》時,教師提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樣的東西才能成為商品?商品和貨幣是不是一起產生的?”通過這樣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高中政治課堂的改革,教師就要采取相應的辦法來擺脫傳統教學中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通過討論的形式激發自己的思維。教師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分組,布置給學生相關的問題或是具體案例,讓小組通過分工合作來進行討論。與此同時,教師在學生進行討論時,要參與學生的討論,指導學生的討論角度朝著正常的方向前進。
為提高課堂效率,高中政治課堂的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成績,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