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文浩
(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上莊鄉中心小學,河北 保定 074300)
雖然編寫教材時考慮到學生識字水平和認知水平,低年級應用題的呈現形式多以圖畫表格為主,但從中年級開始大多用文字來述說應用題,大段的文字無法激發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興趣。而且從傳統應用題的特點可以發現,應用題的編寫總是要求條件充足而不多余,答案也是唯一的。應用題結構封閉,講求完備性帶來的弊端就是兒童在解答應用題時容易形成思維定勢。
傳統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設計并未緊貼時代脈搏,學生不熟悉或己過時的生活內容仍可在教材中見到。一般來說,教材編寫完成之后有一定的使用周期,教材的穩定性和社會的變化性是一對永遠存在的矛盾。
應該說應用題在培養兒童思維能力方而作用是巨大的。傳統的小學數學應用題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這方而教師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是可以繼續深入研究的教學領域。同時也應清楚地認識到思維能力不等于邏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還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性思維等。
不同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對應用題教學內容的安排也有差異。應該看到分類是給老師教學作依據的,教材也只是教學的參考,若老師在教學中也向學生灌輸這種分類思想就不恰當了。但一些教師喜歡設置“典型例題”,將應用題劃分為幾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有一種確定的解法,他們熱衷于學生背幾個公式或關系式,使學生拿到題目不是去分析而是去套公式。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不能對所學知識產生有效的遷移,解決實際問題無從談起。
對于應用題來說,審題才是解題的關鍵,審題如果出現偏差,自然無法找出正確的解題思路。但是小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審題不清的問題,使得解題思路錯誤,或者產生審題恐懼,導致對題目無從下手。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審題就是對題目的理解,弄清楚題目的意思,這是分析和解答題目的基礎。數學應用題的語言表達相對精確,有時候一字之差就會導致解題的錯誤,所以學生要從低年級開始就養成認真讀題的好習慣,在讀題的過程中小能加減字數而且還要通過精讀細讀分析清楚解題需要的條件以及數量的關系。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從應用題實例內容出發進行深入分析,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新課改的要求中,數學教學要培養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解答問題的能力,可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卻普遍存在這樣的現狀,就是很多學生在解題時喜歡按照老師的公式進行,老師講過的就會做,但是稍微有變化就無所適從,但是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學習的目的小能只是單純的獲得結果,或者死板的套用公式,而是要形成一種舉一反三的數學能力,所以,教師在選擇練習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題型的多變性,通過擴編、改編等形式組織出能培養學生發散能力的新題型。
在傳統的數學應用題中,大多數都死文字敘述,而且敘述的內容也比較簡單,幾個條件和一個問題,枯燥乏味。在信息技術發展之后,多媒體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課堂之中,正確的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的引入必須要符合課堂的需要。在進行應用題教學的時候可以適度的引入視頻或者畫面創設意境,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自接給出學生一個游樂場的視頻,然后給出這樣的一組數據:學校組織全校900名師生去游樂場,每輛校車可以乘坐48人,游樂場的門票是50元,一年級有98人,學校距離游樂場有20公里等等。在這個視頻中,學生完全可以把自己融入到游樂場的意境之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樂趣,然后讓學生根據材料內容給出的數據編出小同類型的應用題,這就讓枯燥無味的數學題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滿足了學生創造力發展的需要,又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數學教學的載體是數學課堂,但是一節課的結束并小意味著教學過程的結束,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還應該包括對教學思路的研究、課后效果的評價以及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等。在一堂課的內容結束之后,教師應該留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想想課堂上我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這樣做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么,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可以用等等,這些問題的思考小僅僅是教學的結果,也是教學過程中所用的方法和策略。多進行這種形式的思考,有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素養,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套方式,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通過這種形式還能夠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從中得到成就感,提高學習數學的熱情。
綜上所述,應用題教學改革是否適當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小學數學改革的成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向人們展現了許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最為突出的就是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體現了人本主義精神,為應用題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未來的人民教師,我通過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以及對當前應用題教學和改革情沉的了解,對如何開展應用題教學談了自己粗淺且顯稚嫩的看法。教學無比境,應用題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還需我們在實踐中去積累和豐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