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
(廣西欽州市浦北縣張黃鎮六羅小學,廣西 欽州 535319)
解應用題就是解決實際問題,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和學生的難點。學生掌握應用題的解題策略對于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具有重要作用。三年級是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向抽象思維能力過渡的關鍵階段。小學數學教科書從四年級開始才獨立設置解決問題策略的單元,三年級應用題的教學分散于各個單元,因此有必要淺談一下三年級數學應用題的解題策略,以下分三點進行闡述。
一看到應用題,學生立刻耷拉下了臉;一聽到應用題,教師也嘆了一口氣。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應用題似乎都是一個印象:“難”。學生難學、教師難教。學生因此失去了對應用題的信心;教師也因為沒有找到有效的教學策略,只能用看起來最有效的的題海戰術來訓練學生。據調查顯示,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用題問題的表現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死板單調的學習模式,提高不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第二,在學習應用題過程中理解十分重要,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在講解題目的過程中沒有抓住語言表達的魅力。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太側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沒有從根本上著手解決問題,沒有發現學生學習應用題的根本問題,只是一味地讓學生接受一些機械化的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大大地打壓了學生對這一知識學習的興趣,長久執行會使學生厭惡甚至開始逃避這樣的學習環境。
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在于提高其分析題目結構的能力,分析題目的提議同時也是解題的核心。曾有人做過相關研究,得出下面的結論:學習困難的學生解答應用題的困難其實并沒有僅僅表現在解題比例方面,而主要是在于分析和假設認知活動的能力。學習困難的學生和優秀學生相比,缺乏對題中隱含條件及中間狀態分析的能力。因而說明學習困難學生和優秀學生在分析階段的內容存在本質的差別。應用題解決的關鍵在于發現應用題的解法,即在問題和條件間找到某種聯系與關系,通過仔細分析題意,確定題目已知條件,挖掘探索隱含條件,從而通過分析題目的隱含條件來實現從已知到未知的過渡,進而最終解決問題。因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運用可觀察和可測量方法使應用題教學能夠外顯化,從而讓學生能夠有效地熟悉、理解教師在解答應用題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在該基礎上建立一種比較抽象的數學模型。例如,解答“將含鹽5%的鹽水20千克配成40%的鹽水要加多少鹽?”這道題時,要明確該題特點是“水的質量”是不變的,關鍵點在于“求水的質量”,一旦“水的質量”求出,那么別的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作為三年級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應用題與其他題型相比,其解題步驟更繁瑣,許多同學因此對其興趣不大。但是,如果能夠巧妙的豐富應用題的情景,使應用題更生活化,那么學生會不會就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呢?那么解答應用題還會被學生當作是一種負擔嗎?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反而可能會因此讓學生樂于解答應用題。但是,如何為應用題創設情景呢?
1.情境應當貼近小學生的生活。例如一道應用題本來是這樣問“36元可以買多少塊標價為3元的蛋糕?”若教師能夠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今天老師過生日,帶你們到蛋糕店買蛋糕,我一共有36元,能給你們買多少塊3塊錢的蛋糕啊?”這就能夠緊緊抓住學生愛吃的心理,使得學生們解答應用題的積極性更高。
2.可以適當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描述那些難以通過語言描述的應用題。例如,根據蘇版教材的第35頁的第四題:“稱一杯水,算算里面的有多少克水。”教師能夠通過多媒體的演示教學,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空杯在加水后,重量慢慢增加的過程。學生也就更易接受“杯子里水的重量=水和杯子的總重量-空杯重量”,這種教學模式就更加直觀生動,學生也更容易理解。
我們應該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讓學生在課堂內充分消化所學知識,靈活掌握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而不是照搬硬套,換一種出題方法學生就摸不到頭腦了。我們要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應用題,這樣他們才能做到對題目充分了解。并且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消化了不同的知識,拓寬了思路,有利于學生選擇最優的解題思路。不僅如此,通過對學生的語言鼓勵或表揚更能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課堂變得更加輕松、愉快,學生學得開心,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而我們老師也會覺得課堂的效率更高了。
我們應當增強課堂學習的趣味性,應用題是小學三年級數學中比較復雜的題型,但同時也是比較富于趣味的題型,我們要努力給學上創造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樂于閱讀題目,使他們善于分析題目,總結解題思路,而不是單單依靠老師講一道,學生會一道。我們要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思考的好習慣。
總體來說,教師在教授應用題的過程中,要以小學三年級數學應用題在小學數學中的重要地位來指導自己制訂合適的教學策略,認真分析目前應用題教學的現實情況,與時俱進,逐步改善傳統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獨自思考問題的能力,并通過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能讓學生和教師共同進步,讓新課程的改革進程加快,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