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亮
(承德市興隆縣平安堡中學,河北 承德 067300)
最近這些年來,國家大力培養青年教師隊伍,國培課程廣泛開展,對于青年教師而言,這實在是一個進步的好機會,筆者有幸身在這次的國培隊伍當中,參加了許多有關“現代化網絡教學”的培訓班。其中便涉及到學習如何制作微課,將傳統課堂教學與現代網絡微課有機結合,使之成為一個更高效高質的整體。
微課其本質非常簡單,就是根據不同學科教學的主導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短時間內(一般時間為8-10分鐘)對一個知識的重點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從而制作出一段視頻或音頻,是網絡現代化教學資源的一種。
微課主要載體以視頻為主,它是一種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技能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它短小精悍、目標明確,是一種情景化、可視化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在推動教學資源庫建設,促進高水平數字資源開發,提升教師信息素養與信息化教學能力,實施翻轉課堂功能等方面,其作用尤為突出。
微型班級的出現符合網絡時代追求方便和效率的趨勢。在過去,我在互聯網上看到了許多微課教學作品。現在我也盡量的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使用微課教學手段。可以說,微型課程要求教師全面發展教學技能,而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教書匠。與此同時,微課程也在推動教學模式的轉變。學校可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學習意向和愛好,使用現有設備和設施,有針對性地開展微課程建設,構建網絡微課學習平臺。結合課程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開發一系列微課程,將微課程的內容融入網絡教學,實現規范化教學。微課的出現也促進了新學習模式的形成,學習者可以在路上行走聆聽,坐在車上觀看,隨時隨地學習,不再僵化于課堂教學中,對于難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復觀察,從而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知識。學習者的學習選擇越來越多,自主性也越來越強。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有很多的時間思考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也是一門依靠學生的理解和積累來促進和發展的學科。把微課融入語文教學必定有其優勢:一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和趣味性。第二,可以實現課程內容的課外自學。它可以讓學生在白天與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面對面的輔導,放學后回家進行網上學習,形成一個學習周期。同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的短小精悍的特點,將其運用到新教材的指導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最后,語文的微課程學習人數眾多,優秀的微課程不僅受學生歡迎,而且受到社會人士的歡迎。它們被放置在互聯網上,更容易傳播與擴散。
微課作為新時期教育行業信息技術的一種創新補充教學方法,正以其獨特的特點逐步推進教學改革。通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條件,在輕松的氣氛中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習可以從時間和空間中解脫出來,不再受其落后條件限制。
“微型課程”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的影響是明顯的。目前,我國許多高校正在大力發展“微課”,筆者也不例外,我毫不猶豫,堅定不移地投入到其中,努力學習制作微課,并且將其與自己的課堂相結合。然而,在努力學習的同時,也有一些不同于當前流行觀點的觀點:
第一,微課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師。雖然現在有很多人認為現在是微課教育的時代,不再需要老師了.這真是一個危言聳聽和嘩眾取寵的爭論。面對面教學中,師生之間靈活機智的互動、教師講課中的突發靈感、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隨時提問、教師機智的回答,都不能用精心設計的微格課來表現。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微課只是重要知識點的補充說明。45分鐘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多少微課作品?根據一個作品10分鐘計算,你能用4節微課代替一節課嗎?答案是否定的,換而言之,微課的使用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完美補充。但如果用不好,就會擾亂課堂教學的節奏,這純粹是畫蛇添足了
第三,我們很難制作出好的微課程。一方面,作品如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內容為一方面,表現形式也很重要。制作者需要掌握大量的計算機軟件應用知識。根據筆者的經驗,創建一個足以吸引學生的微課程,掌握動畫設計,視頻設計,音頻修改,PPT美化等諸多技能,老師的電腦專業技能有限,不是每個老師都可以輕松掌握。
第四,它占用了很多教師的精力。從構思到成品,教師們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來制作微課程作品。即使不到10分鐘,老師就從這個想法出發,沒有大約2周的時間也無法完成下來。事實上,如果沒有可行的方案,只有一位教師制作微課作品,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微型課程是一種新的教授與學習的模式,它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種全新的挑戰。雖然微課的使用是大勢所趨,但對于具體問題的實施,仍需不斷探索和完善,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實踐與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