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圖布信蘇木中心校,內蒙古 通遼 029300)
語感就是人們直接感受語言的領域能力,學生語感情況對他們的英語學習水平具有重要的影響,也是學生順暢進行交流的途徑。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讓學生能夠運用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對話,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促進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分析小學英語教材內容就可以看到,教材對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方面做出了清楚的規定,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對他們的發音進行矯正,能夠正確的發音,讓學生形成基本的英語交流能力。
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也是讓他們理解英語知識、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會逐漸形成語感,所以,語感是基于很多的練習基礎上產生的。學生在形成了一定的語感之后,也會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動力,讓他們主動積極的學習英語,自主總結知識[1]。語言是一種表達思想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可以對他們的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進而提升他們的創造性。在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時,是學生朗讀和欣賞英語的過程,英語具備的強烈的節奏以及優美的語調都會吸引學生,帶給他們以美的感受。
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花費五分鐘,讓學生用上節課學習到的知識和同學進行交流以及對話,進而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還可以提升他們對于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開始時會比較緩慢,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就可以通過課堂常設良好的語境,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提升。教材是由專家編寫和審核的,其中包括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如詞匯、語音以及語法,這就需要教師能夠重視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以及背誦,讓他們熟練的背誦語段以及句子。比如,要是能夠學會“I am going to do homework”,這樣就可以進行引申,如,“He is going to play football”、“We are going to watch a film”等。
第一是模仿,小學生就有很敏銳的聽覺,還有較強的模仿力,所以這也讓他們更容易創設新的語音體。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正確的發音,這就要學習標準的語音,當前這方面的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也提升,教師需要有較強的英語能力,給學生正確的進行示范,讓學生也能正確的進行模仿。教師在對發音進行示范時,需要清楚的進行表達,放慢語速,讓學生可以全面看到教師發音的過程。要是學生出現發音錯誤,就需要第一時間對其進行糾正。教師還可以利用播放音頻的方式,讓學生聽真正的英語語音,自己進行模仿,讓學生可以形成語感。第二,對比分析,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有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會產生中國式發音,這一般體現在很多學生會使用和英語音相近的漢字幫助他們記住單詞的發音。還有一些學生用漢語的語調朗讀英文短文或句子,雖然字母中有一些和漢語拼音存在相似音,如j,b以及a,但是如果進行比較拼讀,就可以意識到還是存在差別的,且就語言的語調方面來說有很顯著的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利用對比分析教學法,如,學習cap時,就可以拿出cat和其進行對比,在學習black時就可以拿blank進行對比,通過學習過的單詞引出新單詞,讓學生對比拼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讓他們能夠形成正確的發音習慣。最后,需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規則,即學會語法知識。比如,教師在講解“Is this a fish?”前,就可以先帶領學生復習“this is a…”的句型,進而引出新知識,讓學生對比體會疑問句以及陳述句在語調上的差別。讓學生構建規則感,可以讓學生正確的發音,還能夠促進他們語感的培養。
英語是一門很重要的語言,我國教育中也加入了英語教育,但是學生只有在課堂中才是處在英語環境下,剩下的時間一般都是在母語環境中,這就限制了學生的語言信息以及交際能力發展,還會讓英語學習受到母語的影響。所以,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處在英語環境的機會,教師就需要組織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培養和加強他們的語感[2]。比如,可以讓學生以個人為單位,開展英語歌曲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詞匯競賽等,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英語舞臺劇、小品、辯論等活動。除此之外,還可以運用多種途徑,加強學生的語感培養,如多媒體、報刊以及網絡等。可以讓學生訂閱英文報刊雜志,如《英語周報》,可以讓他們觀看兒童英語電視節目,例如,智慧樹、希望英語雜志等,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英文原聲電影,例如,《小鬼當家》《ET外星人》《冰雪奇緣》等,學生對這些都會比較感興趣,在觀看電影的同時還能夠模仿原聲語音,學習地道的發音,對他們的語感進行提升。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只有培養和加強學生的英語語感,才能讓他們更好的學習英語,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