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致慧
(山西省中陽縣第二中學校,山西 中陽 033400)
初中生由于年齡小、只是根底淺、活潑好奇,偏愛形象思維,樂于接受教師的富于情趣的教學方式。為此,我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傾注情感的感化,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作為一名初中政治教師,我堅信:事在人為,為其難教,方能見真功夫。夸美紐斯說過:“孩子求學的欲望石油焦是激發起來的。”
(一)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
人的心理是在主體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生和發展的,課堂是課堂與教學活動的綜合體,離不開具體的教學情境。教師是教學情境的直接創設者。教師要針對初中生的特點,借助自己親切的語言、豐富的表情,恰當的形體動作等創造一個美的、自然的教學氣氛,并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學新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體會到政治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
(二)改進教法、體驗成功
成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取得好成績,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與同學的認可,這是學生不斷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在政治課堂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識,建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一個人走向健康人生的基礎,教學時,每位教師應該有意識創設各種情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不失機會地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想法設法是他們獲得成功。對學生有愛,學生才有情。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當成為
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興趣中去,與他同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床開他的心靈。”我利用課余時間經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噓寒問暖,與學生們一起搞衛生、做游戲、侃大山、說故事。我的話,他們愛聽,且堅信不疑。這大概就是“親其師,信其道”吧。
(三)情感真摯,感染學生。
我給初一學生上第一節政治課,首先在黑板上寫出“四有”兩個大字,微笑著問其含義。當學生們說它的內容時,我親切地說:“同學們都應當把自己培養成“四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但你們知道嗎?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才能逐漸確立,而這恰恰是我們將要學習的的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接著,我介紹一些革命老前輩,努力學習毛列主義,赴湯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跡。講了雷鋒努力讀毛主席的書,終于成長成為共產主義戰士的故事。我又舉了個反面的例子:有個大學生,由于不關心政治,最后墮落成了一個偷書賊并殺了新華書店的的營業員,而被判處死刑。我提高聲音說:“你們看,學習思想政治課的重要不重要哇?”同學們異口同聲:“重—要—”這堂課,激發了學生們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不斷“升溫”,使同學們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學習熱情。
思想政治課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其任務是在學生逐漸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促進思想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
(一)身教重于言教。
如講“關心他人”時,我是學生為弟弟妹妹,思想上鼓勵他們進步,主動當他們入團介紹人;學習上耐心輔導;晚自習后,還護送路程遠的同學回家。講“熱愛勞動”,在學校大掃除中,我不怕臟累干在前。從我的行動中,同學們懂得了如何理論聯系實際。
如講“孝敬父母”的內容時,我列舉大量實例,表明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之情。又掛出《游子吟》的詩句,引導學生討論一下:“父母是怎樣關系自己的?”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述說父母在飲食、起居、學習等各個方面對自己的關心。我又問:“你們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嗎?”教師立即安靜下。一會兒,有個別同學說出了父母的生日,但語氣還不大肯定。我嘆息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我啟發大家:“想一想,怎樣報答父母生養之恩?不要口頭,而是要行動,一星期后想我匯報。”結果沒過三天,就有不少同學對我講了他們是如何幫助媽媽刷過碗、洗衣服,給媽媽做生日卡,還有的述說怎樣跟爸爸到煤廠買煤,累得滿頭大汗把沒拉回家的事。
(二)嚴慈相成,動之以情,不是對學生能個錯誤一味遷讓,而是包含著有理有節的批評。正像蘇霍林斯基說的:“批評的藝術在于嚴厲與善良的圓滿結合,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批評中感受到的不僅是合符情理的嚴厲,而且是對他充滿人情的關切。”一次,有兩個出名的搗蛋學生,在課堂上做猴相、出怪調,課后被叫到辦公室。我對他倆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幫助他們挖根源,分心危害,并與他們一起學習初一第五課關于“遵守紀律”的內容,使他們明白“嚴是愛,縱是害、不管不問能變壞”的道理。他們終于認真地檢查了錯誤。談完話天色已晚,我讓他們和回家吃飯,他們卻堅持上晚自習。我立即打電話告知家長放心。從此,二人改掉了壞毛病,還爭著為班級體做好事。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并向成人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經濟的生活態度,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作為初中政治教師,我將繼續引領學生感悟人生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