萇麗萍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單位,河南 鄭州 450001)
協同創新概念逐漸延伸到高等教育領域范疇,最初表現為一種新式的教學科研模式,強調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平臺,整合教育資源,通過對多個主題之間的關系實現協同作用,激發主體創新能力,形成一種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協同創新同高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整合具有十分突出的內涵,諸如在決策方面,構建高校、政府和企業三方的決策機制,進一步激發高校的科研創新能力,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而在運行載體方面,三方形成聯盟,能夠更為充分地整合市場資源,形成新的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協同故名思議就是合作共同,創新的本質就是突破,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創新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區域經濟要實現創新發展必須要依賴于完善的智力支持,因此在新常態階段應用型本科高校與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協同關系表現為:一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為區域經濟創新提供支撐。高等教育改革方案提出高等教育要服務地方經濟。國外先進國家經驗表明高校能夠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力。高等院校是我國智力資源的代表,通過強化高等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的功能有助于激發高校的創新能力,從而推動高??蒲谐晒氖袌鲛D化。例如越是高校資源豐富的地區,其區域經濟創新能力就越強;二是區域經濟創新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政策支持以及人才支持。區域經濟創新能力強的區域可以吸引優秀的人才到本地的高校就職,而且經濟發達的地區可以吸引高校學生選擇就業,這樣對于形成濃厚的教育資源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下高校與區域經濟創新發展是一種互利互惠的關系,它們之間具有內在的聯系性。
應用型本科高校是促進區域經濟創新的重要因素,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也是高校重要職能之一。但是在新常態下我國應用型本科高校參與區域經濟創新協同的實力還有待提升;首先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協同創新的基礎比較薄弱,科研成果轉化不足。長期以來高校存在培養理論型人才的局限,高校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而缺乏對社會實際人才需求的調研,尤其是忽視地方經濟發展的要求。例如高校的科研條件投入不足,甚至部分地方沒有品牌高校;其次高校參與協同創新的范疇有待加深。在強調創新背景下,雖然高校教育突出創新型人才培養,但是根據對高校參與區域經濟創新的成效看,地方參與地方創新的范疇緊緊停留在簡單的人才培養上,而缺乏對經濟創新的深層次合作;最后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自覺服務社會的積極性不高,尤其是高??蒲谐晒D化不足,難以為區域經濟創新提供創新性產品。
在科技創新驅動下,應用型本科高校與區域經濟創新協同發展必須要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但是它們之間存在制度不完善的缺陷:一是協同主體隸屬部門管理體制不清晰。應用型本科高校與區域經濟創新協同發展的主體是高校與企業,然而由于二者隸屬于不同的部門體制,造成協同合作停留在“口號”階段;二是協同創新缺乏合理的運行機制。應用型本科高校與區域經濟創新協同關鍵是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但是在運行機制建設上存在利益分配問題、成果所有權等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例如高校與區域經濟創新協同平臺運行機制就存在諸多缺陷,高校與區域經濟創新運行平臺多數集中在高校的實驗室內,而產業化則集中在企業,這樣受限于不完善的運行機制導致二者在利益追求上會出現矛盾與糾紛,影響協同創新的成效。
動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高校參與區域經濟創新的動力不足。根據調查大部分高校不愿意參與區域經濟創新,當然這與地方政府的資金支持力度不足是有很大關系的。由于應用型本科高校參與區域經濟創新需要很長的過程,這需要高校消耗大量的資金、人力等,而政府對此沒有相應的資金補貼就會給高校的運行造成巨大的困境,影響高校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企業參與協同創新的積極不高。在新常態環境下雖然企業認識到高校資源的優勢,但是由于高??蒲袆撔率芟抻隗w制影響,因此企業在很多時候不愿意與高校合作,他們認為與高校合作會增加企業的負擔。例如企業認為對高??蒲械耐度氩蛔闩c支撐企業的回報,因此在協調創新合作上表現的不積極。
在經濟新常態階段,構建應用型本科高校與區域經濟創新協同發展機制對實現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我國創新驅動戰略,構建協同機制必須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基于協同創新的高校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中,首先對當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有目的地培養應用型人才,促使高校、政府以及企業三方構建緊密的合作關系,協同開展培養工作,落實各方責任。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堅持政府的指導和規劃,在政策方面提供保障,在高校和企業之間構建完善的合作關系,促使三者參與到協同培養中,提升協同培養成效。與此同時,應注重課程內容的優化和完善,結合實際需要優化課程設置,在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協同開展社會調研工作,對市場需求導向進行充分了解和分析,完善課程內容設置,進行專業評價。
應創新教學觀念,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確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核心的高校教育理念,從教學、實踐以及系統幾方面開展協同教育。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應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解決協同教學主體中存在的問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高校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過程中,將校園文化以及企業文化有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促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養。在教學過程中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大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同時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評價模式,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與此同時,構建多元化的評價制度,從多樣化角度進行評價。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評價并非是對學生客體的評價,還需要從教育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手段多角度進行評價,綜合各方面影響因素進行客觀評價。此外,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評價體系的構架需要由多個主體共同參與制定,有待對評價方法進一步規范合理化。
我國區域經濟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都要在持續的轉型和升級中獲得發展。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與區域經濟之間面臨協同創新交流溝通缺位、協同創新機制體制滯后等問題。為此,需要改變當前短視的“點對點”的協同創新模式,以“多對多”的模式取而代之,以滿足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需要。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用型本科高校和區域內的企業要以長期的協同關系實現共同發展,通過對市場經濟規律的把握,搭建合作多方的交流合作平臺,通過構建覆蓋應用型本科高校所有專業和區域內企業所有技術領域的數據庫,使技術創新和轉移的渠道更加順暢,以此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提升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能力與競爭力。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也進入深水區,加快轉變區域經濟的增長方式、切實調整產業結構方向,通過與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聯合,振興實體經濟、推動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因此在新常態下要切合時機地找準協同的接口和缺口,才能及時、有效、高效地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和應用型本科高校的進步,提供可供借鑒的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