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童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1331)
目前,我國公共機構人事管理模式主要是為事業單位人員提供人事管理,并提供工資和福利。在當前社會經濟體中逐步完善改革的大環境下,尤其是在與非事業單位的比對中,我們發現當前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的狀態下,人員的自身發展大大受到限制,工作積極性不夠高,在提供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投訴的數量相對較多。面對這些緊迫問題,改革迫在眉睫。針對這一問題,在公共機構中實施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有利于充分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人員自我價值的體現。它更有利于公共機構人才的培養和培養,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的社會公共服務。
科學有效的激勵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員工的積極性。首先,當員工因其自身的工作價值得到相應的物質或精神鼓勵時,他們自身對工作的熱愛將得到充分調動,并將全力投入到工作中。當團隊中一些人員因其自身優秀的工作能力受到獎勵時,其他人員的工作熱情也會被帶動,從而,間接提高了整個團隊的工作熱情。其次,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事業單位通過為員工制定合理的激勵制度,不僅能夠滿足員工對物質條件的需要,還能夠充分挖掘員工的潛在個人價值,促進人員自身的發展。有效的激勵機制,不僅利于現有的人員的保留,還有利于吸納更多優秀的社會人才,為崗位不斷提供“新鮮血液”,改善目前庸散、低效率的工作環境。
首先,激勵方式過于傳統和單一。調查顯示,目前只有少數的事業單位實施了激勵機制的人事管理方式。其中,傳統的激勵機制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一味地過分強調所謂的“口頭嘉獎”類的精神獎勵,而忽視了最基本的物質獎勵。基于人所共有的好勝、愛面子的心理,精神獎勵確實在短時間內能夠帶動一部分員工的工作熱情,但是久而久之,成效甚微,員工的工作熱情又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主要是因為在當今物質和文化飛速發展的潮流下,人們對物質的需求越來越高,事業單位的激勵機制偏重于精神獎勵,這無疑是與員工對物質條件的期盼存在巨大的偏差。其次,激勵機制沒有做到正負兩方面相結合,協調開展。在實施激勵措施時,公共機構不僅必須為優秀員工提供積極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還要對工作效率低、庸散、消極怠工的員工進行一定的物質懲罰,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整個團隊的工作熱情。最后,激勵機制的展開范圍過于狹小、片面。激勵機制的實施范圍應向所有員工開放,不應僅在小范圍內實施。不可因崗位種類、職務高低等差別,區別對待,只對小部分人群進行獎勵,這樣的不公平的激勵手段非但起不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相反,它會起到一定的負面作用,不利于內部團結。
激勵機制是否科學合理,決定了機構中優秀員工的積極性是否能夠得到充分調動,是否能改善良好的工作環境。
首先,實現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的組合。目前,很多事業單位對員工的嘉獎基本停留于精神獎,例如一句鼓勵,一次大會中的提名口頭表彰等形式,在很短的時間內,員工的工作熱情可能會被調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口頭獎勵帶來的激勵將繼續下降。這說明在事業單位內實施激勵機制,不可一味停留于精神獎勵,要注重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的協調進行。在當今物質生活飛速發展的環境中,人們對物質條件的需求越來越高,如果一個員工在工作中因自身的努力,受到了一定的薪資上的鼓勵,他的工作熱情就會被充分的調動,就會抽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與此同時,其他的員工也會備受鼓舞,向優秀的員工學習,整個團隊的工作熱情和精神面貌都會被充分調動。
第二,實現獎勵機制與懲罰機制相結合的方法。事業單位中開展激勵機制的人事管理方式,不僅要對優秀的人員進行正面的、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同時還要對工作態度散漫、消極怠工的人員給予一定的懲罰措施。例如,每個月的績效考核中,受到5星好評最多或處理服務事件最多的員工進行500元的物質獎勵,或者每個月1天的帶薪休假等獎勵措施,相反,收到投訴超過4個的人員就要按照“50元/個投訴”的標準扣除薪資。當工作成效與個人的利益緊密聯系的時候,員工一定會充分調動自身積極性,一改之前工作中各種不良習慣,在工作中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無形中整個團隊的工作積極性就被全面調動起來,為社會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服務。
第三,獎勵機制面向全體人員公平地實施。事業單位內部因為分工差別、職務的高低等,使得對他們工作能力的考察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在實施激勵機制的過程中,要正視這些問題的存在,要全方面、綜合進行考核,考核要面向全體的員工,不可只對重要崗位人員進行不平等獎勵的現象,獎勵要拋開員工的職務等級的差別,全員進行公平對待,從日常考勤、工作能力、待人接物、團隊意識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核。
對于不同崗位的員工,制定符合員工自身發展的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責任感,使他們的個人能力和價值得到充分實現和實現。它主要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的結合,獎勵機制與懲罰機制的結合,以及不同崗位上所有員工的公平發展來實現。事業單位通過實施激勵機制進行人事管理,能夠一改之前效率低下、消極怠工的工作氛圍,從根本上提升員工的責任心和歸屬感,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為社會提供更高質量的社會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