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梅
(重慶建工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重慶 400023)
政工管理是企業的重要組成工作之一,是企業的靈魂與精神支柱。優秀的政工管理體系對企業的良性發展與順利運作有著重要影響。但我國企業的政工管理產生和發展較晚,與發達國家的政工管理系統存在極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國的經濟發展已向常態轉變,這使企業的生存環境變得復雜,競爭壓力激增,在政工管理方面面臨著嚴峻考驗。不適應時代的政工管理方式會反作用于企業,抑制企業的發展。因此,如何進行適應時代發展的政工管理,促進企業高速發展,獲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眾多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形勢下的企業政工管理工作,即在黨和國家政策領導下,將黨建工作融合于企業管理中,在企業內部進行的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當企業員工在思想上出現矛盾、疑問時,企業政工管理人員以宣講、培訓等方式為員工排憂解惑,輔助其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用積極的思想態度面對困難和工作。但許多企業在競爭中疲于奔命,缺忽視了政工管理的建設。當前的企業政工管理,大部分主抓思想政治整合建設,而創新的管理方式是企業建設的基礎與靈魂支柱,同時也是企業掌握內部領導的關鍵所在。因此,企業的政工管理建設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長遠的影響。
在新形勢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已到達一定階段,但部分企業仍局限于傳統的管理模式,這些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經濟形勢,如果不思求變難以在市場競爭中繼續存活。只有打破傳統思維的壁壘,對陳舊的政工管理方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建立起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局勢的管理模式,才能穩定企業內部,在競爭環境中激流勇進。因此,企業上下應意識到,政工管理是拯救企業的關鍵鑰匙,只有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建立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政工管理體系,才能保證企業安穩、長久地發展下去[1]。
很多企業在專注于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同時,忽略了對企業文化的培養和員工教育的管理,如果創新企業的政工管理,就能極大地彌補這個缺口,因為政工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放思想,鼓勵員工大膽創新,開拓視野。這對穩定企業內部結構、完善企業制度、開發企業功能有極大的好處,使企業與時代并肩同行[2]。
許多企業管理人員過于重視利益需求,忽視了對于政工管理的建設問題。多數企業采取綜合部門對公司進行管理,而政工管理也涵蓋在內,并不會專設部門安排相關工作。但綜合部門常將與公司利益直接相關的工作放在首位,而弱化政工方面的管理工作,這使得許多政工、黨務方面的工作難以順利進行;另一方面,許多企業為縮減人員開支,并未設置專門的政工人員,很多都是由其他部門的人員兼職完成相關工作,因而工作人員很難有整塊時間處理政工方面的工作,更沒有精力去進行探索創新了。
面對來自競爭對手的挑戰,企業忙于爭奪搶占市場,沒有顧及對政工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人員缺乏主動性,需要時生搬其他企業現成的管理制度而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導致規章制度“水土不服”。而有些被制定出來的管理制度,又因各種環境人為因素不能徹底地落實到工作中去,這讓許多政工工作不能遵章辦事。有些企業雖設有專門的政工部門且配有專門人員,但因沒有切實可用的管理制度和鼓勵機制推動運行,不利于政工工作的開展與進行。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實不到位,嚴重阻礙企業的長遠發展。
在企業領導眼中,企業效益是宏觀的,可用數字衡量的,因此將提升效益作為發展目標,直觀可控。而政工工作潤物細無聲,并沒有直觀的目標可以達到,因此不能使領導產生足夠的重視。對員工來說,領導不重視,自然主觀能動性也不高。由此上行下效,政工工作也就不能順利開展。
在新形勢下,企業應積極尋求轉變,應時而為,創新政工管理方法,找到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管理道路。企業如想在競中穩進,需抓住市場規律與機遇,順應時代創新政工管理工作,幫員工捋清思路、指引方向,為員工謀福祉。
只有制定恰當、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政工管理工作穩健開展,這是企業工作正常運行的必要保障,也使政工管理人員有律可循。將政工管理工作與企業現行發展狀況將結合,制定一套與時俱進的管理制度,能極大促進企業的高速正向發展。
加強企業人員對政工管理工作的認識,是從根本上解決人員的意識問題,只有意識提高上去,才能調動人員的積極性,解決上述出現的種種不足之處。這要求企業對政工管理方面的目標、內容、理念向員工進行宣傳,如在宣傳欄張貼政工管理相關介紹海報、組織員工進行培訓宣講、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宣傳介紹,使政工管理知識向所有員工普及。
企業的政工管理工作應結合當今科技發展,借助多種互聯網媒介,如開發新的黨務軟件、利用新媒體及社交軟件,拓寬政工管理的輻射范圍,為政工工作創建更寬廣的平臺,讓工作人員更多地參與到政工建設中,群策群力,推動政工管理工作創新發展。
企業政工管理決定著企業是否能夠健康、長遠的發展,如果忽視,會制約企業的前進速度。當今形勢下,企業必須直面政工管理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在創新中獲得解決方案,使企業得到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