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杰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甘南縣興十四鎮中心學校,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2103)
十三年的農村教學,我發現農村地處偏僻,生活單調,沒有城市生活的那種繁華、熱鬧,學生們接觸的新事物也少,語文教材中有一些課文內容讓生活在農村的學生感到茫然。就是對作者的豐富創意理解不上去。如果老師照本宣科毫無創意的使用教材,完成教學任務,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為此我覺得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指導有法,并運用生動的語言,滿懷真摯的情感,創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一定會大大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全面提高。下面我就以自己七年的語文教學為例,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語言,有了語言,我們才能互相交流思想和知識,而語言的背后又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時代的精神。那么在語言的發展、交流過程中,有怎樣的規律,語言是怎樣默默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我們該怎樣對待語言交流中帶來的文化的融合?在人類相互的交流中,語言是最重要溝通工具。而語言本身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語言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維工具。
語言是教師的專業,特別是語文教師必須要具備高超的語言技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在教學中根據不同類型課文,精心設計教學語言,使導語、結語、講述、點撥、小結等都力爭達到準確明晰、富于啟發、富于情感。
教學《小松鼠找花生》這篇課文,為了誘發學生的情感,我這樣設計了導語:“同學們,你們見過小松鼠嗎?誰能按觀察的順序給大家描述一下你所見到的小松鼠?”學生們爭先恐后舉手發言,我隨著學生的口述利用簡筆畫畫出一只小松鼠的輪廓。我又提出:“遠在一座森林里,一只小松樹肚子餓了,他正焦急地找食物要填飽肚子,你們想幫助小松鼠找到可口的食物嗎?”學生情緒高漲都說:“想!”“好,現在我們共同欣賞課文,看誰能準確的概括出小松鼠怎樣找到花生的。”這樣學生情緒便油然而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閱讀課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導語的設計要根據課文內容設計,要言簡意賅不應過長和過于花哨,有些課文是一些名篇中節選的文章,所以我們在講課前需要介紹本課出自哪,簡介作者的生平 ;成語故事、童話、寓言一類的課文,可以在導語中“揭示中心,說明道理”......總之,導語,應當簡潔并且對學生具有啟發作用,要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要引導學生定向思維。
講解一篇課文,推敲導語和小結固然重要,斟酌結束語更不容忽視。所謂結束語,就是教學一篇課文終了時的收場話。它是對教學內容、教材重點以及學習方法等的高度概括和總結。結束語的設計應力求準確、鮮明、生動,引起學生的共鳴或深思,達到“課盡趣尚濃”的效果。結束語的形式也應多樣化。有的課文可以結合板書設計,有的照應導語設計,有的應扣準文題設計,有的根據寫作特點或訓練要求設計,有的應抓住中心設計。
在語文教學中,不是教給學生語文知識,而是培養學生具有語文素養。在培養語文素養的過程中,情感的教學是主要的。老師教課入“情”學生讀書才能入“境”,要想做到一點,我認為教師備課時,首先要深刻體會作者的寫作時的情感,要想方設法深化自己的理解。
在教學《七律.長征》一課時,我利用導言把作者與學生的思想感情溝通起來。課堂上,我帶著這種真摯的感情去講課,引導學生著重體會這種感情,于是,教師、學生、作者的情感共通共融,使學生完全入情入境。
課堂中我和學生密切配合入情入境,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從心里欽佩那些不講條件,樸實的山里人。此時,我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把字節的感情表達出來。將課堂推向高潮,師生沉浸在情感之中。
為了使學生在愉快中探求知識,在博學廣識中提高能力,課堂上應當充分發揚民主,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造成一種輕松、和諧、風趣、愉快的課堂氣氛。要形成這樣一種教學情境,教師必須尊重學生。這樣,學生才能與大膽發言,自由爭辯,才能促發兒童的學習靈感誰他們迸射出創造性的火花。當學生一旦認識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種由衷的喜悅所煥發出來自信心,以及由此誘發出來的智慧潛力。往往是超出教師意料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感到,只有這樣做,學生才能無拘無束的思維、想象、表達,才能學得懂學的活。
課堂上,如果我們教師習慣于全班學生表現思路單一,輿論一律,甚至變革說法也不許,其結論是是學生們頭腦簡單化,處處亦步亦趨、人云亦云,書云亦云,這是不可取的。在學習解釋“水流湍急”的“湍”字,我參照了《新華字典》中的唯一一種解釋,指導學生整理為“湍:急流的水。”一學生提出意見:“老師,你那樣解釋不妥,‘湍’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種意義。‘湍急’的‘湍’應解釋為水流得急,而‘急湍’的‘湍’才是急流的水。我們應取第一義項。”我心悅誠服的修正了自己的意見,并給了他高度贊揚。課堂民主氣氛濃了,學生們的膽子大了,思考問題就有了深度。他們不但敢與同學、老師爭辯,而且對作家的文章也敢于提出異議。
我在語文教學中投入了精力,傾注了情感,同樣語文也給了我回報。在語言文字中我感受一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