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譯悅
(遼陽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4)
合作學習是一種互動性的學習模式,主要指小組學生為了完成同一教學任務,進行分工合作、交流探討、意見總結等安排的學習過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統一起來,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意識,活躍學科教學的課堂氛圍。與此同時,合作學習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踴躍參與課堂活動,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認識系統,是高職院校強化音樂學科教育質量,推行素質教育創新發展的關鍵任務。
首先,在高職院校以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音樂課程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鍛煉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人際交往是學生適應學習、就業環境,增強溝通交流能力的重要基礎。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注重學生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升學生互動能力與溝通能力;其次,合作學習的音樂教學模式還可以營造良性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勝心,鼓勵學生更主動、積極的參與到音樂課堂活動中。合作學習將班級整體劃分為不同的小組,通過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在合作的過程中相互競爭,在培養學生探究精神的同時,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踴躍發言;第三,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注重學生音樂課堂主體的地位,通過小組討論、思考、總結等形式,學習多角度分析問題,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1.高職學生的音樂基礎參差不齊
音樂課程作為高職階段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音樂基礎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受過專業的音樂培訓,但還有一些學生對五線譜、簡譜等基礎知識的掌握都不全面,教學規劃較為困難。與此同時,由于生源的組成較為復雜,同一班級學生的自主學習、專業潛力與協作能力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如果簡單的采用一刀切的教學形式,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個人發展,也不利于高職教育階段音樂素質教育目標的落實。
2.音樂教學活動的參與度不高
在傳統教育理念中,音樂課程屬于輔助類學科,尤其是高職院校更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與專業技能等方面的教育,音樂相關教育的關注度較少,基礎設施與師資投入有所欠缺。教師在音樂實踐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講解過于片面,學生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得不到有效的訓練。與此同時,學生由于自身基礎薄弱,對參與音樂活動存在畏難心理,降低了課堂活躍度,教學氣氛沉悶,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學進度。
合作小組的合理劃分是確保合作順利進行的基礎,也是音樂課堂開展合作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小組人數、組員搭配與具體的學習任務劃分。
1.小組人數設置
通常情況下,合作小組的參與人數不宜過多,也不能太少,應控制在4-6人左右。如果人數過多,不利于教師觀察組內學生的情況,紀律控制較為困難。同時,人數過多不利于組內溝通。而人數如果太少,則不利于合作形式的開展,無法多角度的分析問題。按照4人到6人的規模劃分小組,可以在確保組內討論氛圍的同時,保證教師的課堂掌控度,便于教師合理開展后續任務。
2.學生的合理搭配
按照小組間同質、小組內部異質的搭配原則進行具體安排。安排到同一小組的成員,音樂專業水平應該屬于階梯狀分布,包含音樂水平高的學生與缺乏音樂基礎的學生,這樣的安排有利于不同水平學生的互動與溝通,推動學生共同進步。與此相對應的,小組綜合能力的應該屬于同一水平,確保競爭的公平性。
3.細致劃分教學任務
教師在進行任務劃分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小組全部成員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有計劃、按步驟的開展合作任務。在選擇組長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民主選舉、組內情況、學生意愿等情況,選擇組長。組長應對組內活動進行管理,并與教師及時進行溝通,總結小組研究成果,進行匯報。教師應及時對小組合作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綜合點評,反饋意見。
合作討論屬于合作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小組學習最為關鍵的教學環節,對學生音樂合作探究活動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音樂課堂上,面對教學難點問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討論活動中,樹立起自主探究的思維習慣。教師在布置教學任務后,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提供探討的平臺,讓不同的小組自由的選擇合作討論的主題,發揮合作討論的實踐教學效果。
以常用拍號中音階的視唱為例,作為“節奏節拍”這一模塊中的比較難的重要教學內容,在合作學習階段,各個小組在組長帶領下,有條不紊投入了練習活動。首先,教師與各個小組的組長進行了深入溝通,確定小組長掌握練習技巧之后,要求其回到各自小組之內,組織組內成員進行統一練習。組長對自己小組內成員的個人練習情況進行了測試,然后在小組內針對每名成員的問題制訂練習計劃。這個過程是充分尊重每位學生音樂學習實際情況的,切實促進了學生音樂學習質量的提高。學生依次在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等不同節拍中,去練習音階視唱,并正確劃拍,組長確定每個人都過關之后,教師再在小組內進行抽查。
小組合作的綜合評價是音樂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總結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教師對音樂教學活動的不足進行反思,并在此基礎上總結教學經驗,為下一階段的教學規劃提供參考。現階段,高職院校的音樂課程更注重教學過程,對教學評價與總結工作缺乏重視,使得音樂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開展學習評價的重要意義,有效針對合作教學活動中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進行反思。這不僅是合作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一節合作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先請各個小組進行組內自評、組內互評,每位學生要針對本堂課的合作學習活動提出至少一點建議。然后根據各個小組的評價情況,對學生本堂課的表現進行激勵評價,充分肯定各個小組對課堂教學活動的配合。同時,對個別小組在這次合作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問題,教師也應提出建設性意見。
結語:音樂教學作高職教育階段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學科,為更好的實現音樂教育指導目標,教師應合理的引進合作教學內容,科學規劃音樂課程的教學方案,按照具體的教學情況劃分小組人數與學習任務,注重合作討論的氛圍,為學生提供和諧的合作、競爭環境,從而優化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