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梨
(貴州民族大學 數據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但霸權主義、恐怖主義、強權政治等不穩定因素仍時刻威脅著人們生活。此起彼伏的局部戰爭,日益尖銳的能源爭端[1]。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工程,高校開展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的至關重要的[2]。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上,我國取得了較好較快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并提出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然而,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國防意識淡薄,缺乏居安思危,國防知識知之甚少[3]。我國的國防安全存在諸多不樂觀的因素:陸地疆界和海岸線漫長,鄰國眾多,安全環境復雜,邊疆的不安寧。因此,引導廣大青年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增強國防意識,服務國防發展變得刻不容緩。
當代大學生,大多數為90后,生于和平時代,對戰爭沒有特別體會。尤其是當下許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優越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忽視了吃苦耐勞的習慣養成,國防意識淡薄。
在平時生活中也不注重國防知識的學習,缺少憂患意識,沒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不健全,這是因為對高校國防教育重要性認識不夠充分,使得國防教育機構的綜合教育功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缺乏專業的教師,教學手段較為落后。許多高校內缺乏完全專業的教師,教師對國防教育了解缺乏準度,廣度。教學內容大多是網上下載,教學方式有待改進。安排用于國防教育的經費卻十分有限,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許多學校教學重心放在雙一流,重點學科建設,對國防教育的經濟投入較少。
當前,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教育對象,尚未建立系統規范的國防教育體系,缺少針對各個層次和對象的規范化教材。沒有注重教育效果和國防教育的方法手段。開展國防教育,僅僅滿足于講了幾堂課,組織了幾次活動,沒有更多地注重教育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傳播的速度加快,西方文化的入侵更加猛烈。當代大學生,缺乏對西方文化的甄別,不利于我國國防的安全穩定;而且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大學生易受網上不良文化的影響。
高校國防教育的重點是強化國家主權意識、國家利益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這關系著國家發展的戰略問題。我們國家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高校國防教育是國防建設發展的重要組成內容,旨在提高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增強國防觀念;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國防強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因此高校教育應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國防教師是國防意識樹立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傳播者和解惑者,是高校軍事理論知識的授業著,建立一支充滿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關鍵。高校應完善教師培訓制度,讓國防教師做到與時俱進。高校為了進一步提高國防教育質量,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入較好的師資,讓國防軍事理論教育水平更上一層樓。
軍事技能訓練課堂應注重軍事理論教學和軍事技能訓練,這是國防教育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其中,軍事理論課程教學,應緊緊圍繞《普通高等學校軍事理論課教學大綱》的要求,讓教學合理,規范和高效。軍訓應結合時事政治制定合理充分的訓練時間,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飽嘗樂趣。
隨著現在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國防教育應緊跟時代步伐,著力為大學生拓寬盡可能多的獲取知識的新渠道。因此,學校應引導學生關注國防教育網站,了解最新國防知識。也可以舉辦軍事理論知識的競賽,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軍事理論知識入腦入心。但也要引導學生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有效甄別網絡謠言,西方錯誤文化的宣傳,呼吁學生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引導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去。
總而言之,高校國防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對國民國防建設尤為重要。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應該受到精心引導和栽培,通過參加國防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正確認識和理解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激發大學生愛國熱情,增強體質,提高勞動技能和適應艱苦環境的能力,從而為社會主義發展和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