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真與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吉林 長春 130013)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提供了更大的需求,同時對人才的定義也發生了重要變化。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需要具備專業技能特別是直接服務社會和人民的技術、技能的人才,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這類人才工作中有著先天的優勢。中國現代化進程不僅依托于傳統中國社會的發展成果,同時大量借鑒了西方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在高等教育工作中這種東西方交融更加明顯,這種交融過程中意識形態的碰撞和現實制度的矛盾給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特別是在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這一沖擊尤為激烈。
轉變意識觀念首先需要高職院校的廣大師生真正轉變對于體育教育和體育運動的認知態度,在實踐中端正對高職體育教學的態度。高職院校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和體育活動,推動師生轉變傳統體育觀念,樹立創新型體育意識,逐步從高職院校領導者向全校師生員工擴展,糾正“文化課重于體育課”的錯誤觀念,推動高職院校各方行為主體對高職體育教育的認識更加科學、規范、準確。
加強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對于推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管理改革有著重要意義。通過組織開展經常性的全校體育競賽和體育娛樂活動,增強廣大師生的體育意識,完善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育鍛煉,鼓勵學生開展課余體育運動,從而共同營造活潑有序、競爭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推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管里模式改革。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管理改革過程中不斷推動學生中身體意識的養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刻的理論價值。高職院校通過組織學生定期、按時參與體育運動,逐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理念,不斷加快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在養成體育健身習慣的同時不斷完善終身體育意識。
加快教學改革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管理改革的重點和關鍵,改革體育教學需要從改革體育教學目標設計、改革體育教學內容安排、改革體育教學方法手段、改革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等全方面共同開展。
由于高職教育承擔著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任務,在學生的專業學習過程中往往需要學校和教師花費更多時間、精力、物力、財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體育教學的開展。比如在體育教學計劃方面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在實踐中就常常需要為專業課“讓道”,許多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課時未能達到國家標準。因此首先需要完善體育教學計劃,嚴格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規定制定體育教學計劃,確保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高職教育中推動專業教育與體育教育的結合,以專業教育的要求規范體育教育,同時明確定位體育教育的目標及其作用。體育教育與專業教育一樣,都應該以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生活技能素質為目標。高職院校的專業教育大都是職業教育,體育教學應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比如,汽車維修專業需要學生較強的耐力和體力作為保障,在體育教學中就可以對應開設舉重、田徑、攀巖等項目;旅游專業對學生的體力和站姿要求較高,在體育教學中就可以開設諸如健美操、舞蹈等課程。實現體育教學和專業教育的結合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
物質層面的保障是開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管理改革的基礎,加強物質保障需要從體育運動場地、運動器材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健全的場地器材是開展體育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在改革當前我國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中居于首要地位。高職院校要在自身財政許可范圍內加大對體育教學的支持力度,增加對體育場地、器材新建、更新、維護、保養的物質投入,同時根據本校實際特別是學生人數制定體育教學發展規劃,及時擴大體育鍛煉場地,新建體育器材設施,以滿足師生體育教學和課余體育運動的需要。
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管理現狀不容樂觀,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改革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管理刻不容緩。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改革原則,堅持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并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開展有序的改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