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紅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清苑鎮大福村幼兒園,河北 保定 071100)
幼兒教育應當以游戲活動為主,這是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為了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愈演愈烈,各地推出了糾正“小學化”現象的舉措,其中,游戲教育成為備受歡迎的一種幼兒教育模式。誠然,對于3-6歲的幼兒而言,“玩”是他們的天性,在玩中學,學中做,能夠促使幼兒實踐能力、交際能力的提升。在幼兒教育游戲化的過程中,由于游戲教育的方式千差萬別,導致游戲教育尚未實現理想化的效果。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幼兒教育實踐經驗,分析當前幼兒教育游戲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幼兒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階段,幼兒剛剛接觸知識教育,就像一張沒有寫字的白紙,好的幼兒教育能夠為幼兒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所以,我國對幼兒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當前,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正確的觀念,是游戲化教學較難實行的原因之一。較多幼兒教師在教學中依然存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幼兒的智商與心理發育尚未成熟,使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主體地位,幼兒無論是參與游戲或者是學習知識,絕大多數處在被動位置,教師未讓學生充分感受游戲的樂趣。因為教師對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其游戲實踐性教學能力亦難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紀律,從而限制了幼兒游戲的自由。
由于近些年游戲化教學方式受到幼兒的普遍喜愛,因此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幼兒教育的發展。但很多教師盲目的追風崇拜,并沒有認識到游戲化教學的本質,只是去沿襲和引用一些普遍的游戲形式,沒有從本幼兒園的自身特色出發,因此很難有針對性地為幼兒提供實質性的幫助,致使出現游戲教學活動僵硬化的現象。
筆者對游戲化教學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從調查結果上看,幼兒園教師對幼兒活動缺乏有效指導是影響教學成功的重要原因。首先,一些教師在游戲過程中扮演著多樣的角色,這就造成指導過程的隨意性,而這種盲目性和隨意性的指導行為,在整個游戲活動中大概占有60%左右的比例,從而導致活動效率低下。其次,在游戲活動中,還存在另外一種教學現象,就是教師的行為過于主觀和霸道,并不是以一個參與者和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指導,而是以一種領軍者的身份指揮著幼兒。在這種教師干涉過多,幼兒自主成分太少的游戲模式中,對于身心正在發育成長的幼兒來講,絕對是一種思維上的限制,而這種情況在調查中顯示大概在50%以上。
幼兒教育游戲化的發展,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幼兒教育模式。針對當前幼兒教育游戲化活動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筆者認為:新形勢下,新時代的幼兒教師應當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深入解讀幼兒教育游戲化的意義,并采取多樣化的途徑開展幼兒游戲,促使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
作為幼兒教師,應重視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游戲熱情與興趣,并針對性地予以相關的教學措施。幼兒在平時看較多動畫片時,通常會與同學提到動畫片內的各種角色,如超人、光頭強、熊大等。同時,部分幼兒會扮演自身喜愛的角色與同學間進行互動與對話,且模仿著角色的動作和行為。因此,教師可靈活利用幼兒的喜好,將角色扮演與角色對話加入學習內容中,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且能夠讓幼兒深感游戲的樂趣。
游戲化教學活動,既不是對幼兒的放任不管,也不是對幼兒的時刻干預,而是在發揮幼兒主動性的前提下,明確教師的指導任務,通過對幼兒游戲過程的觀察,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指導,進而對游戲教學進行反思和調整,這是提高幼兒園游戲教學質量的前提。例如:在開展數字迷宮游戲時,教師要讓幼兒自己嘗試去走出數字迷宮。當幼兒多次嘗試還是無法走出迷宮時,教師可以為幼兒進行一定的指導,但不要為幼兒滲透的過多,運用一種啟發式的方式引導幼兒自行地去選擇迷宮路線,這樣幼兒才能無拘無束地開展游戲,進而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獲得成長和進步,實現游戲教學的價值。
開發多元化的游戲活動內容要建立在本園的建設特色與幼兒的成長特點之上,進而選取有針對性、有教育性的游戲內容。因地制宜地實行游戲化教學是提高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有效方法。例如:對于幼兒園小班的幼兒,培養其性格至關重要,因此,可以實施類似角色扮演的游戲活動,選取一些幼兒喜歡的動畫片來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而對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兒,可以在游戲環節中滲透一定的文化知識,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文化認識,但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文化的滲透程度,不要超出幼兒的接受范圍。
綜上所述,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國家教育發展的需要,通過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在游戲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及社交能力,促使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