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云
(夏邑縣文化局,河南 夏邑 476400)
群眾書法文化需要全民參與,讓廣大群眾積極參加文化書法的培養教育。中國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具有先進性,代表性,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文化元素,新時代的先進文化是人類思維觀念創新的結晶,它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人類文明與進步,如今的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建設新時期的群眾文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書法文化是群眾文化的突出代表,它是文化思想創新的體現。
繁榮和發展群眾文化,必須就必須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一是要把書法文化作品的傳承與創作作為重點來解決,要把基層老百姓作為主角,書法創作必須依托新時代的文化底蘊。二是要把作品面向大眾,讓老百姓來盡情書寫,盡情創作,盡其所有地在舞臺展現。這就需要各級各行業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對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完善,提供書法文化傳承的平臺,從而將群眾書法文化作品展現給老百姓。
新時期,新夢想,新理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先進的中國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先進的文化是新時期的代表,那么群眾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文化是群眾文化的發展理念,那么,新形勢下如何開展好群眾書法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現今,我國正在大力倡導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文化領域的基礎部分,群眾書法文化工作對推動社會總體文化領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對群眾書法文化的發展起到監督約束作用,運用科學規范的工作管理機制,引導群眾書法文化工作有序高效地開展,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政府部門要在群眾文化發展中起到領頭羊的作用,通過頒布相應的鼓勵政策以及廣泛的宣傳,提高人們對群眾書法文化活動的參與度。
群眾書法文化工作扎根于人民,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深感群眾書法文化工作的重要。它不僅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直接影響,而且與廣大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群眾書法文化是人類進步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傳承的隗寶,積極做好群眾書法文化工作,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社會新時期群眾書法文化飛速發展,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素質能力也要不斷獲得充實與提高,推動群眾書法文化發展要具有時代特征,要把書法文化作為群眾文化發展的核心,政府推動作為發展的潛在動力,人民群眾的參與作為發展的支柱,力求未來群眾書法文化發展的道路更加平坦光明。
群眾書法文化作為精神文明建設最基礎的部分,需要從根本上解決群眾書法文化建設的問題,提高書法文化建設的強度,將優質的書法文化呈現給廣大群眾。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群眾書法文化建設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帶動性作用,經濟建設不忘文化建設,文化建設推動經濟建設,以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創造出社會經濟文化的最大效益。
目前,我們國家日益強大,經濟飛躍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同時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需要廣大群眾的參與和認同,然而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能夠給社會提供精神食糧,是實現和諧社會的核心。群眾書法文化不僅主張弘揚正氣、凝心聚力,還具有提高素質、舒緩壓力、溝通感情等多種功能,所以說群眾書法文化在人際社會的和諧共存發揮著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要提高群眾書法文化工作的道德意識。群體的道德意識可以通過群體性文化活動來體現,群眾書法文化活動的主要作用不能僅限于為公民傳播知識、提高素養,更重要的是要發揮其政治導向的作用,群眾書法文化的發展要以人民群眾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文化為起點,將社會主義價值觀滲透到文化建設中,使群眾文化以多種方式推動人的全面發展,進而推動社會的和諧與進步。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伴隨著公益性,為此政府應該大力倡導,將群眾書法文化工作作為文化發展的重要工作。
其次,群眾書法文化要有自主性。群眾書法文化由于存在個性化的差異,使其各自富有特色,在對書法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時,要充分考慮到個性化因素的作用,不僅要豐富發展多彩群眾文化,也要突出個性特色,不僅要使書法文化順應時代發展,也要適應人的內心。引導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其中,使群眾書法文化傳播更加大眾化,把書法文化領域可以向多方面拓展,并不僅僅限于傳統領域,群眾書法文化工作者要具備廣闊的視野,在多樣化空間充分展現群眾書法文化的渲染能力,將當下的流行書法文化元素融合進群眾文化之中,以書法文化發展繁榮的載體,成為最具融合力的書法文化種類,豐富精神文明建設發展。
群眾書法文化大多數取材于群眾的日常生活,是一種易于大眾接受的文化形式,它反映了當下書法文化中最貼近生活的部分,是普通大眾心理活動最真切的表達,樸素、真實是其最大的特點,通常書法文化具有較高的傳播能力與吸引能力,卻被賦予了較低的關注度,群眾書法文化工作者要打破傳統思維模式,將現代化文化發展方法作用于通俗書法文化,使綜合素質與專業水平獲得全面提升,從而使群眾書法文化發展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