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龍
(陜西省西安公路管理局,陜西 西安 710002)
引言:在交通強國、信用中國建設背景下,還要加快信用交通建設,以便通過推動社會誠信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推動交通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建設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可以使交通運輸行業以信用為核心開展監督管理工作,在黨中央領導下堅持新發展理念,最終得到行業治理能力的提高。
截止2018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27億量,機動車駕駛員超4億,想要保證人、車、路的和諧發展,為群眾安全出行提供保障,需要提高交通行業治理能力[1]。面對各地闖紅燈、隨意違停等突出的交通違法行為,單純依靠法律制裁難以實現安全隱患的消減,因此駕駛員交通受法律低成為了交通行業治理工作開展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各種不文明駕駛行為,建設信用交通能夠完成文明交通誠信評價系統建立,使交通行業治理從單純違法整治向守法激勵、違法懲戒發展,有助于行業治理能力提高。因此國家印發了《2019年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等文件,促使各省貫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決策部署,以“信用交通省”為載體實現信用信息歸集和應用,推動信用法規制度和標準建設,通過聯合獎懲、信用評價形成新型監管機制,促使交通行業治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2]。
在信用歸集上,需要由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進行統籌指揮,制定信息歸集規范,促使水運局、運輸服務司、部公路局等相關部門配合加強信用信息整合。在實踐工作中,可以借助全國交通運輸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行業信用資源歸集整合,對行業信用記錄進行完善,建立行業企業和從業人員一戶式信用檔案,推動行業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針對現有各類信用信息系統,需要加強對接融合。結合試點工作經驗來看,可以完成信用交通網站的建設,設置信用查詢、信用中心等欄目,實現各類交通信用數據的收集、整理。在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期間,需要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健全,制定《全省交通運輸信用信息歸集和應用工作管理辦法》等制度規定,明確需要歸集的信用信息和負責信息歸集的部門、人員,提出規范的信息歸集方法與途徑,通過推動工作規范化開展提高行業治理能力。
在信用數據利用方面,需要加快共享常態化發展,以便使交通運輸行業信用信息得到充分利用,為行業治理工作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針對公路施工、水運建設等從業單位及其從業人員,需要實現信用信息常態化收集和分享。憑借各種信用數據,可以采取事前承諾、事中監管和事后乘法的全鏈條信用治理模式,完成“信用交通省”的打造。依托部數據資源交換共享平臺,同時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接,能夠使信用信息共享力度得到加大。為推動信用共享常態化,還應定期在信用交通網站對行業信用信息進行公開,確保行業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得到及時公開。堅持公開為常態,將除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或個人隱私等依法不公開內容以外的行業信息公開,向社會清晰展示,能夠使行業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促使行業治理水平得到提高。
在信用工作呈現行業縱深化、管理精細化發展的趨勢下,交通運輸行業還應提出多元化的信用懲戒措施,以便強化行業的治理,使運輸行業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除了按照規定對交通運輸各領域紅黑名單、信用修復、獎懲等程序進行修復,還應加強各領域失信懲戒聯合,推動行業守信聯合激勵工作的開展,建立失信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使聯合獎懲的發起、響應和反饋機制得到逐步建立。針對文明守信駕駛員和企業,可以提供辦事免排隊、獲得聯盟提供優惠價格、服務免預約等服務;針對違約失信的人員和企業,需要實施交通出行限制、不守信行為曝光、服務價格上漲等懲處辦法。針對嚴重違法失信人員和企業,需要制定超治懲處措施,通過實現分級分類管理充分發揮聯合懲戒威懾作用,使行業治理得到加強。
實際在交通運輸行業治理方面,為保證信用交通建設工作得到有效開展,還要推動信用評價工作的標準化建設,以便提供準確的評價結果,為行業治理提供充足依據。在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中,可以完成初始交通信用分的設定,然后結合個人或企業3年內的交通違法情況進行計算,從信用履約、交通守法、文明活動、安全行駛等多個維度開展評價,將結果劃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等級,與對應的獎懲措施掛鉤。通過標準化的開展信用評價工作,能夠鼓勵民眾通過遵紀守法、及時處理違章、參加公益活動等措施獲得更高分值,也能對公民違法違規行為產生約束,因此能夠加強交通安全預防管理,同時使重大交通事故風險得到降低,繼而使行業治理能力得到提高。
結論:綜上所述,在實際進行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時,還要實現信用數據的充分利用。通過實現信用數據的歸集和共享,提出多元化的信用懲戒措施,規范開展信用評價工作,能夠促進駕駛員實現信用修復,嚴格按照交規要求進行汽車駕駛,因此能夠使交通運輸行業的治理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