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蘭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炸子市街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知、情、行是彼此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一般地說,"知"的培養是基礎;"行"的實現是關鍵和標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劑"的作用。因此,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必須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促進四要素統一和諧地發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慮認識過程是遠遠不夠的,通過班會或團隊活動向同學們正面宣傳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必須的,但抓住時機,創設自然融洽的環境,努力激發學生自身的"內應力"與道德情感則是另一回事。在校內,教室是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師在這兒,有的通過別開生面的班隊活動,有的挖掘學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則根據學生個性與心理特征,因勢利導,達到各種教育預期目的。但也應看到,由于對學生"主體需求是內化的原動力"這一點認識不足,在如何把社會道德規范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品質方面研究得不夠.我們的某些方面教育就顯得脆弱與生硬。學生在那種正面教育場合,有時很難放開自己,他們經常只是道德意識的被動接受者,即使有安排學生在活動中發言,所說的也常是此刻我應該說些什么,而非內心真實所感,不能期望這種形式會達到很好的效果。其實,真能觸到學生靈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跡的,它可能發生在操場上,或課間十分鐘,而且發生在事先無所準備的最自然的生活與情境中。因此,進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開學生心靈的啟動器,是"知"與"行"的中介和"催化劑"。
情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說,情能動情。即在一定的時間和范圍內,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發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情緒。新組建的六甲、六乙班,有兩位女同學因小事發生口角,繼而惡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軒然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斷地讓其各挨五十板,而是找當事人心平氣和地了解情況,并打算抓住這個時機,召開一個主題班會。班會以小組為競賽單位,安排了學生喜聞樂道的歌曲、典故、諺語、名人名言等項目,圍繞著"團結、友情、親情"進行了緊張的比賽,學生們情緒高漲,競相參與。當活動進行到高潮時,我在黑板上寫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幾個大字,緊接著錄音機里傳出了《相親相愛》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學的情感共鳴。隨著如潮般的掌聲,那兩個同學不約而同地走上講臺,四只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通過這次班會,同學們認識到,同學間要互相"包容",只有團結一心,班級這條"大船"才能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而且,會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形成團結向上的班風。
我們知道,單純地對學生說教是不會有好效果的,同樣,單純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說理,也難以使學生產生有原則、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愛之切"正是這個道理,因此,班主任應著力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使他們知道應該怎么做、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如發生在美國轟炸南聯盟中國大使館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我趁此機會讓學生觀看電視,收集有關新聞報道,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發出了"中國人民不可欺"的強烈心聲。同時,又讓他們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勵他們"為中華崛起讀書"以實際行動來聲討美國的暴行。這樣,無疑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也就是說,認知越豐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會越豐富。
我除定期開展對學生的傳統教育外,結合時事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奧運會期間我讓學生觀看奧運健兒奪冠升國旗,奏國歌時激動人心的場面,激發學生勤奮、拼搏、積極向上的熱情,奧運火炬在傳遞過程中的精彩鏡頭,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現出的可歌可泣的感人場景,和英雄少年的事跡。我還下載了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巨大成就,通過數字、圖像資料等素材使學生感受到我們偉大的祖國的發展前景,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
靈活地利用課外活動,選擇部分代表性、有違背道德的現象,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時,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各抒己見, 允許他們在相互的爭論中剖析現象的背景、原因,了解正面作用、負面影響,從中吸取正確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們對道德規范的認識和操作不僅知其然而且還知其所以然,培養其自律的品質。認真組織好社會實踐活動,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加強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并把實踐活動作為考評的依據之一。讓學生走出去,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學校只有開展好這些活動,才能減少學生接觸社會不良分子或受到不良的教育的機率。
因此,學校應本著抓住機會、精心準備、計劃組織的原則,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參加傳統教育報告會、組織學生幫助孤寡老人。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接觸群眾,接觸社會,體驗生活。在實踐活動中,逐漸提高道德認識,增強辨別是非能力。 總之,當學生不僅學會了留心觀察周圍世界,心胸開闊。樂于助人,而且也學會留心觀察自身,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變得更好、更完美時,他們才算真正成長為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師的責任之一就在于抓住良機。尋找學生對外界教育影響的最佳接受點,以情育人,最終達到知、情、行的統一。
21世紀的今天,我們僅僅反思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有所行動。哪怕是稍微改變一下自己頭腦中舊有的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教育觀念;哪怕是眼睛稍微少盯一點點分數,多牽著孩子的手走向大自然;哪怕是每天少一點點責備,多一點點微笑,多一點點鼓勵。小學階段只是屬于起步階段,今后的路還有千萬里,我們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給孩子一片藍天,讓他們能在和諧的環境下自由自在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