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穎
(河北省永清縣三圣口鄉中學,河北 永清 065600)
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智慧的火花是開放在指尖上的。”也就明確地告訴我們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在學習環節中親自動手體驗,獲取知識并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我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為學生營造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自己實踐的過程中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獲取自主學習的本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那么在新課改下如何進行美術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靈感,引導學生探究,提高學生美術素養與綜合能力呢?
沒有興趣的學習是一種強迫性學習,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抑制學生興奮點,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懶惰狀態,學生游離在教學之外,會直接降低學生的教學參與度。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他所任教學科的學習興趣與態度。我們要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以獨特的人格魅力與教學風格來感染學生,發揮教師的正面引導作用。一是樹人格魅力。美術教師除了要具有教師所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與操守外,還要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這更具有吸引與帶動作用。而且美術教師還要為學生時時樹立一個美的形象,帶給學生美感,突出美術教師所特有的特色。二是創教學風格。教學是具有自己的風格,而不是機械地照搬網上的教學案例,要將教學、學生與教師結合起來,創造獨特的風格,這樣才能讓教師與眾不同,才能吸引學生更多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喜歡上教師。
一幅美麗生動、富有個性特點與新意的作品可以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與心理期待,從而發揮作品的激勵作用,使學生對美術學科學習也產生濃厚的興趣,希望通過學習也可以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來。在具體的教學中我經常向學生展示名家名作,或學生的優秀作品,給予學生強烈的感覺沖擊,帶給學生強烈的美感,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強烈動機。
建立在學生主體參與、師生互動探究基礎上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在新課改下的美術教學既要避免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傳遞,同時也要避免陷入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角色邊緣化的誤區。教師要學會通過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來誘發學生主動探究,構建師生互動交流的探究平臺,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地位,在師生之間展開知識、情感與心靈的互動與溝通,讓學生逐漸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自主學習、自由創作。正所謂:“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在美術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魚即基本的美術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漁即終身受用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主體性、發散性與獨創性。如讓學生學會通過對比、比較等來尋找相關作品的異同等,不同色彩運用的不同效果比較等。當教師拋出問題后,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開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討論,擺脫固有思維的束縛,打開思維的閘門,運用想象、聯想等展開互動探究。
一味的學習和探究,沒有有效的評價,不能及時地發現自己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善,就會讓學生陷入探究學習的誤區之中。時間一旦過長就會很難改正。為此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也是十分必要和關鍵的。
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并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讓學生自由地、富有情趣地探索和學習,逐步掌握美術的特征和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獨特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效率。
學生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也要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當中,評價自己或是評價他人的探究方法。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評價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的評價和探索結果,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樹立發現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的信心。
要作全面而客觀的評價,而不是只重結果,只重結果會造成評價的片面性,抹殺學生在過程中的積極表現。如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結果并不理想,但是他們基于自身的基礎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也進行了獨立思考,如果只是看結果,則會打擊這部分學生的信心。全面化的評價,實現量化考核,更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增強學生的信心,為學生指明方向,這樣更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