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丹
(重慶市豐都縣太平壩鄉雙流教學點,重慶 408200)
作為新老師,第一學期就被安排當班主任。高興之時更多的是迷茫,班主任要做那些事情,怎么做?開學第一天,我早早的來到教室等待孩子們到來。終于等到時我就發現自己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語言溝通的障礙。不懂他們的方言,當自己說了一連串時發現家長迷茫的眼神,連連搖頭說聽不懂,只好和孩子溝通再讓他們進行一個轉述,老年人們對我這個年輕女孩子也充滿了疑問。接著自己知道要面臨的第二個問題:留守現象嚴重。孩子們缺少父母的陪伴會是怎樣的行為習慣,那一刻我知道班主任工作可能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難一點。我從二年級開始接手,全班十三個孩子,對于城里的班級來說,這樣的人數簡直可以用夢寐以求來形容了。
本班的孩子們由于年齡都不大,自我照顧能力差,長時間的父母不在家導致了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比如書包里亂糟糟的;午飯后很多孩子不會把飯碗洗干凈;亂扔垃圾或者亂吐口痰等。而作為班主任我就需要去幫助他們改正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給他們更多的愛。還要了解他們的一切,和家長做好溝通,讓家長們認識到這種情況對孩子心理健康、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的負面影響,做好家校合力,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在這里,大多數家長都外出打工養家糊口了,孩子們失去了父母陪在身邊的開心,從不同的程度上形成了一系列“留守兒童綜合癥”,而作為班主任我即是姐姐又是老師,要杜絕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出現,要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那就需要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為了深入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我進行了最基本的了解途徑——家訪。適當地去學生家里與學生家長進行關于孩子的一些交流,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家庭生活情況,了解父母對孩子們的關愛程度。達到家紡的目的,既能大致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又能更有針對性的采取教育,回校后采用合適的教育方法。從家訪中,我知道孩子們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極度缺少安全感,才會導致他們行為孤僻,不愛和同學交流的;還由于是隔代教育,爺爺奶奶只能提供吃飽穿暖,卻疏于管教,沒有一個很好的教育氛圍,這使他們養成了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這更說明了班主任工作很重,這是我家訪得到的感嘆。
我知道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想法。除家訪外,還要怎么樣去了解呢?我選擇了上課時的觀察,課間的交流,和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因為周末不回家,我就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他們,他們也喜歡來學校陪我一起玩耍、一起看書、運動,彼此之間拉近距離。在聊天中會不知不覺的了解一些學生,了解一些狀況,會發現他們的一些“小心思”,和他們像朋友一樣開玩笑,嬉戲玩耍,同時也會鼓勵他們去關心身邊的同學,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大家。我們都需要被愛,我們都是平等的主體。
捷爾任斯曾說過:“只有愛才能教育好學生。”在這里,孩子們也需要更多的關愛,作為班主任就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更多的去關注他們,愛護他們。隆宇茜,班級中最高的女孩子,但是卻很膽小。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導致性情孤僻,內心封閉,生活習慣也不是很好。每次和她聊天時都能感受到她言語中對父母回家的期待。針對這一現象,我和她媽媽經常進行一個溝通探討,共同為她制定一些小計劃,比如這周如果作業質量會完成很好就會答應給她一些獎勵。每周和媽媽視頻,告訴媽媽在校的表現;媽媽必須每兩天給打電話給她,她要分享自己在家、在校的生活趣事講給他們聽;爸爸媽媽則給她講他們看到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而當她面對一些不知道怎么處理的事情時可以找我幫忙,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她,父母要支持她多參加一些活動,給她提出合理的建議,但要自己決斷。一學期下來,她不在膽怯害羞了,上課也敢于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回答問題也十分積極,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好的進步。她也是班上的生活委員,現在每天都會監督其他孩子不亂扔垃圾,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課間也經常能看見她和其他年級的孩子一起跳繩,一起打鬧了。而她也會幫我把講臺收拾得整整齊齊的,會告訴我她的一些事情,會下課時跑過來說,老師可不可以抱抱我,我們一起跳繩吧。我知道她正在改變著,正在成長著。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事業的基礎和開始。學生十分需要班主任的關愛,我們要學會把愛的甘泉灑入他們的心田,讓他們感受到愛。”謝沂杰是我班一個很聰明卻又調皮的男孩子,通過了解我知道他屬于單親家庭,由年邁的爺爺奶奶在家帶,缺少關愛,我曾在他的本子上看見過這樣一句話,離見到媽媽還有15天,那個數字15不知道是從那位數上減下來得到的結果了。于是我便經常會以姐姐的身份去關愛他,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告訴他想媽媽時就給我說,我給媽媽開視頻,不好意思告訴我就讓同學或者自己寫留言條的形式告訴我。漸漸的,我發現這個小弟弟在慢慢改變著,上課不在用一些奇怪的方式吸引我的注意。他曾這樣給我寫留言條:老師,我知道我很調皮,經常惹你生氣,你兇我都是為了我好,謝謝你!我會努力改掉壞習慣。漸漸的我發現自己書中的留言條越來越多了,很多孩子都會告訴我他們的心事。而我需要給他們一句話,或者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的回答。從留言條中得知他們的心情,也不斷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因材施教,用最大的愛去溫暖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解開他們心中的“結”。
我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也許上課的“胡鬧”只是為了吸引我們的注意,下課時的“糾纏”只是想我們放下老師的姿態和他們一起嬉戲打鬧。總而言之,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道路還有很長,為走好這條道路,一定要主動關心學生,積極與家長進行交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愛一直延續,讓孩子們有最美的記憶,最甜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