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唐山學院經濟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專家謝平于2012年提出的,他指出互聯網金融是不同于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第三種融資模式。筆者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精神相深入結合的新興領域,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如第三方支付、大數據、云計算等來實現資金融通的新型金融模式。
1.網絡支付,是指收款人和付款人的轉賬、匯款、結算等支付交易是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它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和移動支付兩種方式。
2.網絡融資,是指互聯網負責為資金供求雙方搭建平臺,實現資金從供應方向需求方的正確流向。優點為信息成本低,借款周期短。網絡借貸平臺不是單純的發布信息,它要對借款人的收入、信用等級、擔保程度、資金用途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調研。
3.網絡理財,是指通過互聯網獲取商家提供的理財服務和金融資訊,根據外界條件的變化不斷調整其剩余資產的存在狀態,以實現自己收益最大化的活動。如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各類理財產品。
4.大數據金融,是指在匯集了大量錯綜復雜的數據中,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實時分析,來準確預測客戶行為,從而保障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平臺在提供服務時事半功倍。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減少了商業銀行的利潤來源。以余額寶為例,其不僅影響了各大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同時也分流了部分銀行存款,降低了銀行因存款利差而獲得的利潤。像P2P、眾籌此類的網絡信貸得到了很多微小企業的推崇。商銀行流失了這部分客戶,利潤也就隨之消失。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逐漸取代了柜臺工作方式,即本屬于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收入流進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口袋。
首先,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是以網點分布為依托,客戶有時須到網點辦理相關業務,這就給客戶增加了時間、資金成本。而互聯網金融,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客戶能靈活運用時間去完成相應的業務,沖擊了商業銀行的中介地位。其次,在傳統的金融業務中,不管是資金需求者還是供應者都必須以銀行為媒介。而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企業為供需雙方提供了直接信息搜索平臺,弱化了商業銀行資金中介的功能。再次,互聯網金融沖擊了銀行注重20%客戶的服務模式。它重視余下的80%小微客戶帶來的“長尾”經濟效益。正是這種接地氣的服務模式轉移了銀行很多客戶,影響了其金融中介的地位。
商業銀行由于其管理模式行政色彩濃,業務創新難度大等原因,加上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導致了銀行快速發展受限。其工作人員所面臨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工作業績下滑,薪酬水平沒有得到良好的提升,其結果就是人才流失。很多流失人才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良性態勢和不錯待遇,紛紛轉入互聯網金融領域發展。此外,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應轉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
互聯網金融打破原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擴大了流動風險的發生,在交易中更多的不確定性挑戰著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
首先,商業銀行應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意識,以客戶的需求為起點去進行產品設計、服務優化、重塑業務流程等活動,合理配置資源,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其次,積極開展普惠金融活動,盡可能讓所有人都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務。再次,努力推動網點轉型升級,向智能化、輕型化、社區化轉移。最后,重視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商業銀行可以借鑒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去完善風險控制的方法和手段,推行分類管理。
銀行應重視大數據庫的積累和挖掘。第一,打造大數據平臺。數據來源由兩部分,一部分來源于銀行自己已經積累的客戶的交易信息,分析客戶購買習慣、購買量等。另一部分來源于社交網站、各大電商等其他數據平臺,將客戶的各類信息有效融合,實現雙贏;第二,建立大數據的數據庫。對這些大量的數據進行實時處理,通過建立良好的數據模型,對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從而得出每個人的消費理念和差異化需求,為客戶提供最為貼切的服務。
銀行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可以有如下方式:第一,成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ヂ摼W企業擁有強大的微、小客戶群體,其保存的信息資源十分完善;商業銀行的信息資源大多聚焦在大中型企業上,雙方可以資源整合,各取所需。第二,合作開展小額信貸。銀行可以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借助互聯網企業信息和管理優勢,再加上自己資金上的優勢共同籌建小額信貸融資平臺,增加貸款發放的額度。第三,技術上開展合作。銀行是否具有先進技術的研發能力和應用能力也是銀行能否媲美其他金融組織的關鍵因素,因此,商業銀行可以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開發個性化的信息系統及軟件,推出更多適合客戶實際需要的產品。
互聯網金融具有科技、金融兩方面屬性,這就對業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階段銀行嚴重缺乏既精通網絡技術又熟練掌握銀行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其結果就是研發出的金融產品不能滿足當今消費者。因此,商業銀行在招聘時應傾向招錄復合型人才,同時,對現有工作人員進行全方面的培訓,制定科學的人才培訓計劃,大力培養集金融業務知識、網絡信息技術知識、市場營銷技能等復合型人才。此外,建立良好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每類人才都為銀行盡心盡力,不僅可以避免人才流失,更是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