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飛飛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qū)泉山路小學,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通過研讀教育論著,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使我深刻明確了要讓學生真正扎扎實實地掌握并得心應手地運用語文這一人生的工具,就應該讓語文教學與學生心靈相溝通,讓語文課堂與社會天地相接壤,使語文教學“生活化”,使學生生活“語文化”。我們知道語文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語文、學語文,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要培養(yǎng)這種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yǎng),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圍繞著“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和“生活中孕育著語文教學”這一辨證的論題,我校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活動。
語文是一門以文字為主的學科,其抽象性非常強,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但只要教師認真細讀每一篇課文都會看到,其實每篇文章都是是基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兒童的生活就存在于這種立體的、鮮活的文本之中。因此,立足文本,結合生活,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元素,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就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感悟文本內容,獲取生活的啟迪;也賦予了文本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例如,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采用“游戲拼音動物園”、“小旅客乘火車”、“擊鼓傳花”、“快樂郵遞員”等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進行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津津有味。把書本知識生活化采用為小學生所喜愛的游戲進行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培養(yǎng)自主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是一種學生易于接受又能把所學書本知識轉化為生活常識的教學方法。
從生活感悟,運用生活“學問的要訣,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學問,便等于無學”。語言文字訓練“生活化”,是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時著眼于學生的學以致用。所用的訓練材料,盡可能來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練習,也應盡量挖掘其與學生的生活有聯系,因為學的目的就是為了用。所以我在上語文課時,依據教材的特點,設計一些如當推銷員、導游、解說員等綜合性的活動,使學生在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中自然發(fā)展多元智能。
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習者具備適應生活、感受生活和創(chuàng)造生活的基本能力,因而“學以致用”是語文學習的最終目標。在此背景下,語文教學的目的不能僅限于學生認識了多少字詞、會寫什么樣的文章,而是應當將注意力集中于學生能否將語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因此,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制定了多種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訓練方式,例如,每節(jié)語文課前,筆者留出五分鐘時間要求學生上講臺講述一個身邊發(fā)生的有趣故事或新聞,以此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例如,在放學之后,筆者要求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記錄下放學路上、讀書看報過程中所發(fā)現的錯字、錯標點的現象,對做得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當場提出表揚,以此提升學生生活中的字詞掌握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要注重把學生的目光引向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現象之中,在生活中捕捉教學內容。
《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jié),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所以,達到真正理解還不是最終的目的,能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必要的生活資源是對教學內容的延伸。充分利用生活資源,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小學生的學習潛能,并增強學習語文的熱情。在教學《充氣式雨衣》一課時,我們親自制作了充氣式雨衣,還做了很多小制作,有風車、瓶蓋花、機器人等,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還讓學生學會了步驟的正確使用,更加培養(yǎng)了學生變廢為寶的環(huán)保意識。這樣一來,學生基本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更愿意勤于動手、主動思考。
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詩文畫面優(yōu)美,意境深遠。我們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動手畫一畫,讓優(yōu)美的文字傾注柔和的線條,絢麗的色彩,又會別有一番景象。此外還有歌唱、朗誦、畫流程圖、小記者在行動、小老師登場等,只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課文的內容,“解放眼睛”讓學生觀察,“解放嘴巴”讓學生發(fā)言,“解放時間”讓學生自由,“解放空間”讓學生活動,開放課堂教學,讓閱讀教學生活化,就能產生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思維,萌發(fā)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力和想象力。
學生學習語文不僅能為其他學科和今后的教育奠定基礎,還能豐富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維,教會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能夠使語文教學生動活潑,在學習中發(fā)現生活的細節(jié),感受生活的真諦。運用靈活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使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