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琳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洋溪小學,江西 安福 343211)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具有同樣重要的教學地位。由于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生在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因此兩者之間的整合性教學就不能夠凸顯出自身的實際價值。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其相互依存,相互補充,進而能夠從綜合性的角度來實現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的有機融合。
現階段,由于小學生忽視日常素材的積累,因此他們的作文往往都比較空洞,沒有可讀性。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狀呢?主要在于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較少,沒有積累下寫作素材。我們以題為“令我感動的事情”這篇作文的寫作為例子,大部分所闡述的事例都局限在攙扶老奶奶過馬路等方面,毫無新意。
由于當前階段的學生普遍性的存在認知水平不足與人生閱歷匱乏的問題,加之其在生活中還尚未達到良好的感悟與體會,因此在寫作創作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夠取得良好的寫作效果。基于此,教師就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此方面素材進行積累,并能夠在后續寫作的過程中及時運用素材文章中的寫作方式與寫作手段。但是在實際模仿的過程中,學生由于自身模仿技巧掌握的缺陷,也會一味的進行模仿,將模仿轉化成為了抄襲,不能夠在對寫作技巧和寫作經驗進行積累的過程中來實現較好的教學方式體會,因此在寫作水平提升的過程中就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和難度。
通過分析當前的教學現狀,我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地區學校沒有帶領學生走入到大自然中,尤其是城市的孩子。由于小學生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是少之甚少,因此他們所描繪的大自然景色、實際生活中的人與物并不新穎和生動。此外,由于實踐課堂活動實踐與開展的不足,就會導致小學生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文章內容無法具有感染力和真情實感,其行文脈絡也是一味的進行抄襲或是出現雷同的情況。
基礎性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的本質就是實現對素材與知識的輸入以及輸出的過程。若是學生在此階段無法進行一定數量的詞匯積累以及素材創新,就會導致在后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難與阻礙。而若是學生能夠將自身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的相關素材內容進行積累,并合理的運用到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就能夠有效降低寫作過程中的難度。為此,教師在進行閱讀訓練的過程中,就需要慢慢引導學生對于文章的中心含義和深層情感進行感悟,并學會巧借外界事物來進行自身情感與思緒的表達。
在小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的初始階段,模仿是極為有效的寫作技巧之一。由于此階段內,小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到寫作練習,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就會具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小學生就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寫作方式和寫作特色的模仿,將教材中的文章語句和寫作模式運用到自身的文章寫作過程中,繼而強化自身的寫作能力體現。但是由于當前小學生整體處于一種認知能力缺陷的狀態,因此在實際閱讀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其對優秀作品的模仿概念,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文章的再創造。
總所周知,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在進行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效整合,并不斷積累習作素材的過程。寫作的本質就是要在加強學生思維活躍性的基礎上來實現學生寫作技巧的提升與完善。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兩者之間的整合,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正確處理好學生的知識素材積累以及知識輸出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有效促進學生內在潛力的激發。而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方式能夠對實際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知識經驗的積累與總結,并在閱讀的過程中來加強自身的寫作能力。在文本閱讀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讀后感的寫作,或者是在當前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實現故事續寫,以此來加強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感悟,從而讓學生能夠創造出更為優秀的文學作品。
總而言之,將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育中的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進行有機融合,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來的閱讀能力不足與寫作素材匱乏等問題。而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其更為主要的就是要通過對教材的文本內容進行深化分析與總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诖?,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就需要不斷的進行教學經驗的總結,以此來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進行充分整合,從而能夠多方面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