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會敏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郞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數學是小學階段一門關鍵性學科,越來越多的數學教育工作者將自己畢生所學的數學知識通過講堂傳遞給學生,以期使更多的學生學好數學,熱愛數學,并能夠投身于日后的數學研究領域中去。但是小學生們似乎并不領情,他們一方面抱怨數學知識繁雜難學,另一方面在課下也不愿意花力氣、下功夫去彌補自身學習中的不足。
傳統的教學體系其教學方式存在單一化的現象,教育內容也屬于十分純粹的理論知識,在這樣的前提下,基于小學生年齡段的性格特點,這樣的教育是不符合小學生內心的需求的,至此首先就無法引起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傳統教育當中,從其最終展現的教學成果上來看,可以了解到傳統教育的目的存在偏差。大多數情況下傳統教學對于學生的好壞判定,是根據學生的考試、作業、課堂表現來進行判定的,至此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把握越強其在此方面的成果就越高,而這樣的判定標準,只能對學生理論之上掌握進行判定,無法有效的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判定,所以綜合教學的目的證實了傳統教育的偏差。
大部分傳統教育的教師其在課堂中處于主導地位,這樣的現象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之內已經成為了一種默認的教學形式,而這樣的教學形式就證實了傳統教師的觀念存在偏差。當教師與小學生成為主導、被主導的關系時即可認定在課堂中教師為主動、小學生為被動,那么小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學習到的東西,自然是由教師來決定的,這就導致教學內容當中存在教師個人化的影響,至此小學生的能力發揮不但受到了教師主導的限制,學習內容方面也可能會因為教師觀念的偏差產生不足。
小學生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對于很多知識的學習尚處在興趣驅動型階段,只有學生對某些知識產生了足夠的興趣,才能夠較好的理解與掌握。而數學知識通常邏輯性較強,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所以必須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才能夠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商值不變的性質”過程中可以先通過口算的形式引入計算公式:8÷4=2;80÷40=2;800÷400=2;算式中的被除數都是4 的倍數,但結果都是2,這是什么原因。學生面對口語言而不能的結果,會積極思考,大腦處在活躍狀態。加之老師的引導很快能夠得出結果,學生對于這一個知識點的掌握將會十分牢固。
小學階段課堂知識教學往往以老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大大限制了學生參與度以及自主思考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老師將各主要知識點分給各個組內成員,允許自由討論,老師轉變思維,對學生的討論過程更多的是引導而非限制,鍛煉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并且要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參與過程當中學會數學知識,這樣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忘記。這樣在無形之中,就提高了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課堂效率。
小學生雖然活潑調皮在課上不能做到長時間集中精神認真聽講,但是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卻很強烈,這也就是為什么年齡越小的學生越會對周邊事物產生疑問,并不停地問為什么,而隨著年齡的增大,越少的人去問或者說恥于問幾個“為什么”。隨著時間的流逝,成年人會對周圍的事物感到習以為常,已經“泯然眾人矣”。因此,教師應把握小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黃金時期,找到一些可以切實吸引學生深入學習知識,激發學習欲望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和圖形有關的知識時,可以發給學生一些五顏六色的彩紙,讓他們用小刀、筆或者剪子,隨心所欲地在紙上制作出自己腦中想象的圖形,也可鼓勵一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做出一些立體的和形狀相關的手工作品,讓他們在動手的同時去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學生在剪裁色彩鮮艷的彩紙制作圖形的過程中,無論從感觀上還是思維上都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因此在課上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都沒有感到特別困難,課堂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有效保證。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有效引導”教學理念的實踐有著激勵、導向和調節的重要作用。圍繞教學引導進行教學評價標準的合理化構建,應注重以下幾方面:其一,評價的主體性,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對象,但學生也應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將切實的課堂學習感受和心得、體驗及時反饋給教師,促使教師進一步調整教學方案和課程計劃,從而有效提高引導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其二,評價的綜合性,教學評價不僅應注重“有效引導”教學的成效性,更應注重切實反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如寬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可能造成的課堂問題行為;其三,評價的全面性,不僅應客觀評價和考核“有效引導”教學理念滲透下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更應注重評價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教師教學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教師教學技能水平的切實提高等非量化考核評價因素。
小學生由于自身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不強的狀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為了不斷提高教學效率,結合小學生學習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造革新,積極采用有效引導的策略,旨在抓住學生的興趣,啟發誘導小學生勤于動腦,不斷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