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杰
(西藏民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陜西 咸陽 712082)
新媒體在高校的思想教育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老師們要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用符合潮流的方式使得思想教育深入人心。新媒體時代的“互聯網+”形式飛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各個群體,值得各個學校和老師們的關注。
新媒體是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必然產物,網絡已經覆蓋到全國各個高校,但錯綜復雜的網絡信息直接呈現中大學生們眼前,其中也不乏扭曲價值觀的錯誤信息,利用學生們的好奇心吞噬學生們的正確思想。高校的學生是國家發展的未來,但剛從高中的緊張學習中脫離出來使得學生們很容易受到多樣化思想的沖擊,學生們的價值觀也會受到挑戰。
新媒體本質上就是具有互動性的特征,這種“新“主要體現在傳播的載體上。互聯網實現的是全球化的信息交流,導致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增加了思想教育的風險。國外的一些邪惡勢力和力量被帶入到國內,大學生們缺乏足夠甄別能力就容易受到干擾,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在這種復雜環境驅使下,高校的媒體環境復雜程度越來越高。
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讓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和現階段的信息傳播生態相適應,現階段的高校教育做好思想教育是第一位的。單一化的教育模式往往會導致高校學生們的疲憊和乏味之感,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發展。
網絡已經成為高校師生們的重要生活環境之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面臨著巨大變數,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互聯網平臺能夠不斷優化教育體系,完善教育模式,在相對自由和開放的環境下開展思想教育。新媒體時代,互聯網平臺為學生們提供了自由表達想法的媒介和工具,在更寬泛的平臺上表達想法,有利于提升高校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開展有關鍵的推動作用。各個高校對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思政教育持有不同的態度,這種態度上的差異會有直接清晰的體現,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單純的政治課程并不能滿足學生們精神世界豐富的需要,互聯網平臺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很多邊界,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能夠讓高校的教育環境產生翻天覆地變化。新媒體時代下,互聯網平臺促使著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的多樣化和授課方式的多樣化,借助學生們喜好的形式開展互動,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們的理解度,另一方面能夠增強大學生們思想教育的興趣,有利于構建雙向的互動交流平臺。微博、微信和QQ等都是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不可或缺的平臺,老師們運用好多樣化的通信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多樣化的信息源,借助大數據對學生們的狀態進行分析,有利于發揮網絡陣地的價值,不斷弘揚和傳播文明正能量。
“互聯網+”時代的正反兩面性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優化大學生們使用網絡媒體的能力,而提升這樣的能力不僅僅是為學會上網,更重要的是感受網絡中的正向言論,在網絡社會中觀察和思考問題,應用馬克思思想幫其正確認識問題,普及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高校的大學生們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明確互聯網的正確使用,提升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們的綜合素養。
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過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難滿足現階段的社會需求,要讓大學生們正確使用網絡媒體提升綜合素養,前提是高校的思政老師們要具備良好的能力和品質,傳授更高品質的思想教學內容。高校思想教學者要時刻關注社會上和互聯網上的議論,參與到各種各樣有意義的培訓當中,用更多新的內容吸引大學生們融入到其中。將個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長與互聯網相結合,能夠突出互聯網社會威信,增強吸引大學生的趣味性話題,提升個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
互聯網思維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滿足時代發展的趨勢,把握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高校的思想教育要注重將“互聯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發揮互聯網的便利性和實用性作用。各個學校要結合學校師生們的具體情況,積極構建高校思想教育的互聯網媒體平臺,在平臺上實時把握學生們的思想動態狀況,新媒體時代下的互聯網推動思政教學的變革,老師們能夠更好的開展情緒疏導和思想傳遞工作,以時代背景為前提,引導高校的大學生們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取向,讓大學生領會到怎么樣正確運用網絡,明確互聯網上的規則與策略,如何規范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本人的思想。學生們在互聯網上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言論和想法,高校的思想教育互聯網媒體平臺能夠及時發揮作用,提升學生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度。
總而言之,網絡使得信息增長速度呈現出爆炸式增長,這一現象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新媒體時代下“互聯網+”要實現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非易事,需要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明確現階段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缺陷和面臨的挑戰,提出具體的應對策略,以提升大學生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