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清香
(吉林省榆樹市太安中心小學校,吉林 榆樹 130400)
古詩詞隨著歷史的變遷,蘊含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不僅僅能陶冶情操,還可以加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我國歷來就注重對文化的學習,現在在小學的課本上就有許多的古詩詞給學生們去學習。由于古詩詞的一詞多義,有些詩句枯澀難懂,小學生沒能在其中找到學習的樂趣,自然對其也產生不了積極的學習興趣。所以,怎么樣才能讓學生有著高效率的古詩詞學習效果,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這篇文章對目前所產生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法。希望這些方法能夠在實際情況中對小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有所幫助,能夠將我國的文化底蘊流傳下去,甚至傳到國外,影響世界。
目前來說,小學的語文古詩詞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學生在課前進行背誦預習,課上老師在進行講解,課后做練習以對于上課的知識點進行鞏固。但這種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大部分學生對此一直是以一種敷衍的態度完成的。甚至有些古詩詞不通俗易懂,會給學生產生厭惡和畏懼心理。小學的古詩詞教學模式應該是有活力注入的,教學可以多種方式,去尋找到一個更加適合學生學習古詩詞的一種或多種方法。這樣,才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多的參與到古詩詞的自主學習中去。
很多學生相對于文化課的學習,更多的是玩高科技產品,在外的興趣輔導班或者是數英作文的提高班,很少會有家長會將孩子的精力放在學習文化底蘊上。老師和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看課外書的習慣,能夠從課外書中學習到一些古詩詞詩人詞人的人生經歷和歷史背景,才會在課堂上學習古詩詞的時候更好的去理解詩人詞人想通過詩詞表達的情感,與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
現今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并不是很多,更何況是語文課這類教學,更是少之又少。教師更多的是關注給學生灌輸的知識點內容有多少,而不是學生能夠吸收多少,是否讀懂了這首詩,是否理解了其中的意思。更別說教師帶著學生身臨其境這首詩詞之中,加深學生對這首詩詞的印象。
在古詩詞中,詩人詞人一般會借用對人物的刻畫或是對景物的描寫來傳遞自己想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個通常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借助一些多媒體的工具,全方位仔細的給學生分析詩詞的含義,讓學生明白其中詩詞的的淵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詩詞的鑒賞能力,促進其自主學習。
古詩詞一般來說都是詩人詞人在特定的情況下,將情感代入其中所得的文化結晶。按著教師的傳統式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現時代的教育潮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后,根據自身查資料后對本篇詩詞的理解,加入自己的情感進行放聲朗讀或者背誦,這個方法不僅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古詩詞,也能是學生能夠將自己代入情景之中,更好的學習古詩詞和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蘊。那么,這樣學生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還能準確的抓住詩詞的關鍵點,對于以后的其他古詩詞的學習很有幫助。
在課堂上,教師不應該保持著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真正的課堂應該是有生機的,是有學生熱情參與的。古詩詞對于事物的外貌特征和對于意境的描寫,是得到相對重視的。教師可利用自己的經驗或者對多媒體工具的使用,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產生的背景的印象,循序漸進,引導他們自主的去學習。可以舉辦一些小活動,例如可以讓他們進行一些根據古詩詞排編的的小品,相聲之類的表演,增添他們的學習古詩詞的樂趣,也能加深他們的印象,更好的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興趣,即使面對的是同樣的教師和教學方式。如果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依舊使用同樣層次的提問方式,對于對古詩詞學習較好的同學問題過于簡單,而對于學習一般的學生問題過于難,致使一些學生不會很好的聽課。所以,教師在課余時間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提問,讓過的學生加入到課堂的討論之中,這樣,學習的效率才會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的語文古詩詞教學,更多的是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增加對學生的了解,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對課堂上的問題有層次的進行提問,同時增加課堂的活躍性和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古詩詞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