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重慶市涪陵城區第六小學校,重慶 408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核心素養一詞被越來越多的提及,而且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重點。因此,對于小學音樂學科教學而言,教師應當及時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并將之與音樂課堂進行緊密結合。同時,教師還應當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來進行教學策略設計,將趣味性與教學內容進行高效融合,優化音樂課堂教學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音樂學習。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趣味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
時代發展到今天,學生接觸音樂的途徑增多,而且,大部分學生都很喜歡流行音樂。基于此,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流行音樂來增添音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音樂教學的效率。不過,在將流行音樂引進小學音樂課堂時教師需要注意流行音樂的選擇,所選內容需要與學生的年齡相符,并且要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有效擴展學生的音樂學習范圍,而且還可以切實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例如:在進行朝鮮民歌《哩哩哩》的教學時,這是一首關于春天的歌曲,說起關于春天的歌曲,很多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春天在哪里》和《嘀哩 嘀哩》。基于此,在《哩哩哩》學唱之前,我先給學生播放了《春天在哪里》和《嘀哩 嘀哩》兩首歌曲,學生對這兩首歌曲很熟悉,所以在歌曲播放過程中我特意小聲哼唱起來,并讓學生跟我一起唱。學生在我的刻意帶動下唱了起來,兩首歌曲之后,課堂氛圍已經活躍起來。在此基礎上我告訴學生本節課要學習的歌曲《哩哩哩》和《嘀哩 嘀哩》風格形似,由于學生剛剛唱了《嘀哩 嘀哩》,所以我的話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帶著這樣的心態進行接下來的新歌學習,學習效果極佳。所以,教師應當注重流行歌曲與小學音樂教學的結合,提升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趣味游戲可以切實增加小學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音樂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課堂互動的重要性,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基于此,教師可以將趣味游戲與知識教學進行有效結合,讓學生在歡快的游戲中進行自然而然地音樂學習。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時,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記憶力也會得到發展。
例如:在對歌曲《放風箏》進行教學時,我以一個“聽歌識曲”的小游戲進行了課程導入。具體來說,我共準備了五首歌,每首歌截取了其中的三句,讓學生通三句歌詞來猜猜歌曲名稱,《放風箏》這首歌我放在了最后,播放的三句是“蟲兒飛,鳥兒追,我的風箏就要起飛,飛到東南和西北”。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聽過這首歌,在聽到歌詞的時候明顯的可以看出很多學生開始皺眉,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大膽地猜測,并告訴學生說不定你們說出的歌名比原歌名更好聽,學生受到鼓勵,猜測不一而同,不過很多都猜到了歌名與風箏有關。接下來,我又給學生播放了《放風箏》南北不同的唱法,讓學生猜測哪首是南方唱法,哪首是北方唱法。在這樣的猜測游戲中,學生的學習積極非常高。所以,教師應當善用趣味游戲。
音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教師可以利用音樂的這一特性來提升音樂課堂的趣味性。也就是說,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音樂內容來創設教學情境,在創設過程中加入圖片、視頻等內容,加深課程的情境性,進而提升學生的融入感。這樣一來,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會更加深刻,而且還有利于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例如:在進行《斑鳩調》的教學時,我給學生用詩、畫、歌結合的方式給學生創設了特色的江西情境。具體來說,在課程一開始的時候我給學生展示了《望廬山瀑布》的圖畫,讓學生看著畫吟誦古詩《望廬山瀑布》,之后又給學生播放了江西民歌《請茶歌》和《江西是個好地方》。在歌曲播放完畢后,我問學生對江西這個地方以及江西的民歌有什么看法,并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在此過程中,我給適時地學生播放了《斑鳩調》這首民歌并出示了歌片,在這種江西特色濃重的情境中,學生的討論聲漸止,認真的聽起歌來。通過這樣的多種層次的情境輔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有了明顯提升。
總而言之,趣味性的音樂課堂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發展。為此,教師應當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適當加入趣味性的內容,提升音樂教學的層次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