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任重完全小學,河北 衡水 053500)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學習動機性和目的性不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牢固掌握知識,就必須積極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學習同樣如此。因此,在現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廣大教師一定要積極改變以往那種單純講授音樂理論知識以及相關唱歌技能的教學模式,大膽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根據教學的內容,所設計的學習背景和景象,或為學習活動所創設的環境與氛圍,對學生具有情緒的感染性和情感的催化性,最終達到興趣的激發性。我常常在課堂的導入部分來創設情境,通過圖片欣賞、歷史事件、自然風光、故事引入等作為導入主題的情景,或者作為貫穿整個課堂的線索。并恰當利用多媒體、網絡手段達到最大程度刺激學生的感官和激發學生的情感,引人入勝,激發興趣。例如,在音樂欣賞課《梁祝》的教學活動中,我利用故事法創設情境。這個民間故事學生并不十分了解,通過我聲情并茂講述后,學生對這個故事特別感興趣。他們聽完故事后,都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所惋惜,同時他們更痛恨舊社會的封建禮教,感慨了好久。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很積極地思考老師的問題,并充分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樂于和老師互動。學生真正地能感受到音樂作品帶給他們不同的感受和體會,獲得真、善、美、假、惡、丑的不同認識。能夠獲得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和創設的情境分不開的,學生只有帶著興趣進入課堂,才能真正地參與課堂,教者才能有效地實施美育。
好的學習環境無疑是能夠影響學生學習態度和心情的客觀因素。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當注意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情境來影響學生的學習。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來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在一個故事或者一個背景下,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并且置身處地的去感受教學內容,認真的學習音樂知識和聲樂訓練。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開展一個音樂劇,讓不同的學生去扮演不同的劇中人物,通過音樂劇中的音樂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體會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背景音樂,讓學生跟著背景音樂去表演不同的場景和人物,讓學生感受不同音樂帶來的不同感受,進一步用音樂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
要想切實的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就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來。讓學生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和手段,讓學生去影響整個課堂教學的走向。通過學生的主觀學習讓學生選擇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觀審美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各項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死的,教學形式是活的,教師可以挖掘出教材中音樂教學的真諦,抓住教學的目的而不是內容,讓內容服務于教學目的,從而可以延伸出不同的教學方法供學生選擇。在學生的主動選擇下,實現對音樂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現在的孩子個性都很強,教育不當便容易影響學生正常的心理成長,甚至是叛逆、與老師對立,這更不利于教育與教學的進行。所以,與學生建立平等、尊重、健康的師生關系對教育教學,特別是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也在于此吧。所以,我非常注重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且在日常的教學中努力營造融洽的氛圍。在與學生相處的時候,我都是很積極的樂觀的與他們溝通,交流彼此的想法,也樂于傾聽學生的心聲,給予正確的思想引導。從不用說教的形式,而是采用循循善誘、換位思考的方法。對于學生課堂中的一些毛病或者是錯誤,我從不侮辱、惡言傷害學生,但卻不縱容。而是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幫助學生,讓他們明辨是非,端正學習態度。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從不拿一個標準來衡量他們,我看中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這個成長的“標準”是昨天的自己而不是所有同學眼中的“榜樣”,這樣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每一天都在進步。我認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核心就是“愛”,真正愛我們的學生,體現在了解他們的想法、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及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并適時的賞識他們、寬容他們。能做到這些,我相信沒有哪個學生會不喜歡你。
總之,小學音樂課的教學要把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努力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一種良好的音樂氛圍中,來學習音樂,感受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