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麗
(江西省進賢縣民和第六小學,江西 南昌 331700)
核心素養是學生必備的一種重要素質,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有著積極影響。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的學習能提高其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創新思維,但小學數學教材中涉及的知識相對枯燥,加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影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探究新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來實現自身核心素養的發展。
通常數學核心素養涉及數據分析、數學運算、邏輯推理、直觀想象、數學建模、數學抽象等方面的內容,但小學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更加細化,具體可分為:①運算能力:以運算規律和法則為依據進行正確運算的能力,該能力的培養能幫助學生準確把握運算的算理,便于學生尋找最為簡潔且合理的運算方式解答問題。②幾何直觀: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有利于學生直觀學習、理解數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善于用幾何的思路處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③數感:其是指學生對數字的敏感程度,小學生不能直觀感受單位代表的意義及數字的大小,無法正確認識運算的概念,對其數感進行培養能讓學生建立生活實際中與數字相關的生活常識,更好的生活[1]。④推理能力:具備數學推理的能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對生活上的問題和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也有重要影響。⑤數據分析觀念:數學題目越高級,學生所具備的數據分析能力越強,所以需要從小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使學生具備數據分析的觀念,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⑥符號意識:其是指學生在數學計算中正確標識數字之間變化的一種意識,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字間的關系,并將其作用于實際生活。
課本教材是小學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前提。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要深入鉆研課本教材,對其中蘊含的核心素養進行深度挖掘,從而為學生呈現明確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教師可透徹且細致的分析、研究該章節內容,從中發現其涉及的數學核心素養,如數學運算、數學抽象、數據分析、數學推理,然后通過教學目標的確定,引導學生對小數的減法和加法等知識點加以掌握,并將其靈活運用于生活實踐。學生在具體的應用及學習過程中,能充分掌握所學知識,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教學方式的優化能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知識體驗,拓展思維,實現核心素養提高的目的。因此教師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必須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數學教學知識來優化教學方式,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體驗與啟發[2]。如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將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及正方形的應用進行投影展示,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正確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然后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繪制長方形與正方形,并對所繪制圖形的總長度進行測量,掌握周長的概念,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又如學習“解方程”時,由于部分學生不能準確理解X和Y之間的關系,容易混淆二者之間的概念,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來展示兩個概念的聯系及區別,以便學生有效掌握知識點,提高學習效果。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智慧課堂教學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只局限于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提問互動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還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游戲互動等。同時教學互動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效率的提高程度,因此教師要想實現有效的教學互動,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加強課堂互動[3]。以“克和千克”為例,教師可準備學生感興趣的不同重量的零食,將全體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為每個小組都發放約1千克的零食,然后要求各小組根據等量交換的原則來交換零食,比較最終所剩零食的重量與分發下去時的重量是否一致。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明確重量單位的概念,感受游戲的樂趣,增強實踐能力與綜合素養。
以往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列出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復習、鞏固知識,學生對所學知識缺乏探究興致和好奇心,不愿主動學習知識,導致學習質量和教學效果不佳。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能讓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深入思考和理解知識,實現“教”與“學”的有效互動[4]。以“千米的認識”為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從教室到操場的距離大概有多遠?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掌握千米的概念,并在學完相關知識后計算教室到操場的大致距離,增強學習效果,提高探究意識。
在素質教育發展的背景下,核心素養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教學環節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入鉆研教材,優化教學方式,貼近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探究。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及數學思維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