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如娟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第八小學,江西 撫州 344000)
在語文這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語文作文所呈現出的是學生們的綜合水平的體現。但是,由于目前的部分教師以及學生都過分的關注于成績,教師的教學方式被應試教育所限制,學生們在學習寫作的同時被應試教育限制住了思維。這不僅僅會使學生們不能夠很好的表達自身的感受,長此以往,甚至還會造成學生們思維僵化的局面。并且作文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十分考驗學生們的語文基礎知識和積累詞句量的多少。部分學生中則存在著語文基礎知識不過關,寫作時不會用正確的語言表達自身的感受等現象。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進的工作已經是迫在眉睫。
在新課程不斷改革的背景下,應試教育仍舊在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致使教師與學生們都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部分教師僅僅是在教授語文作文的課堂上照本宣科,按照固化的寫作模式來教授學生們語文作文的知識。部分學生也過分的關注于語文作文成績的分數,依照老師所教授的固定的模板來寫作,缺乏內心的真實感受,導致思維的僵化[1]。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下,部分教師們在語文作文的課堂上強調“我手畫我心”這一句話,是為了讓學生們根據生活中實際的情況來進行語文作文的寫作[2]。但是由于部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較為缺乏,很難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況組織成一段文字,而且小學生在掌握語文相關知識的吸收程度有一定的限制,他們很難做到把一些簡單的詞匯換成較為豐富的表達。例如,部分學生在寫心情這一部分的作文時,僅僅通過“我今天很高興”等簡單的語句表達,而不會通過組織語言和一定的修辭手法,來靈活的選擇語文作文表達的方式。
由于,小學生們的年紀偏小,思想較為不成熟且經歷過的事情也較少。所以,在小學語文作文的寫作中,普遍存在著內容方面較為空洞,敘事描述部分不符合實際的情況等現象。且部分學生存在著面對作文題目,不知道怎樣通過身邊所經歷過的或者自己所閱讀的實際例子表達出來。并且根據調查研究表明,很多學生在不明確作文題目的時候,僅僅為了應付作業而采用抄襲的方法來進行語文作文的寫作。抄襲文章這一現象,不僅會使學生們對其產生依賴性的行為,還會使學生們在接下來的語文寫作中很難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3]。
部分教師存在著在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根據固化的寫作高分模板進行寫作。這一做法不僅僅會使學生們對語文作文這一課程的興趣減弱,還會使學生們進入一定固定化思維的模式中。因此,教師們需要在語文作文課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創新式的教學模式,例如利用多媒體技術等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們也要適當的通過一些活動來引導學生們對作文題目產生自己的思考,例如,通過設疑教學方法或者在課堂上展開一場小型的辯論賽,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激發寫作的興趣并能夠積極的思考[4]。
想要有效的使學生們打牢語文基礎知識,首先是要培養學生們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這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教師們可以要求學生們寫日記,把每天的所見所聞以及所感都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不僅僅可以豐富學生們的語文基礎知識,也使學生們的寫作表達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教師們對語文作文方面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可以通過適當的獎懲制度或者舉辦小型活動,來不斷地鼓勵學生們保持寫日記或者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例如,教師們可以定期舉行一個讀書心得交流會,學生們分享自己這一個星期所讀書的感悟。對在交流會中能正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的同學們進行一定的表揚與獎勵,促進學生們能夠很好的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作文的習慣[5]。
由于小學生們的年紀偏小,接觸到的事物和經歷過的事情較少,十分缺乏對生活實際情況的了解。如果教師們僅僅在這一情況下進行語文作文的教學,會導致學生們在寫作過程中出現大量不符合實際的語句。因此,這需要教師們在教授語文作文的同時,帶領學生們走出課本與寫作模板的限制,走出校園的局限性,走進大自然并貼近生活。在面對“我喜歡的小動物”這一作文題目時,教師們可以帶領學生們走進動物園,通過近距離地觀察每一個動物的特征并用文字表達出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教師們要讓學生們在自我體驗中明確感受的自身的想法,學會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能夠用文字正確的表達出來,從而為今后的語文作文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中仍舊存在著部分問題與困難。例如教師與學生都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限制、學生們的語文基礎知識較為缺乏以及學生們寫作脫離實際等。面對以上狀況,本文通過分析與思考,提出教師們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以及教師應進行生活化教學等策略,從而使這些問題與困難得到一定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