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樓
(河北省唐縣高昌鎮東山陽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0)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詞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遺產。在語文教學中,古詩文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古詩詞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古詩所展現的審美世界更是豐富學生情感,滋潤學生心靈,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構建美好的精神世界的沃土。所以,古詩詞的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其成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針對古詩詞吟誦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做出簡要分析。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天真的性情使得他們對周遭的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所以生動趣味的故事一定比古詩詞更能吸引他們。實際上,每一首古詩詞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者充滿著生活情趣,或者充滿著美好希冀,有的溫婉感人,有的慷慨悲壯,有的流傳千古……所以在引導小學生吟誦古詩詞之前,首先應該帶領他們走進古詩文當中,去感知隱藏在詩文背后的故事,對詩詞的創作背景進行解讀,將每一首古詩詞改變成一個生動的故事。學生誦讀的過程中,首先通過故事去感知詩詞,使得學生能夠更深層次的理解古詩詞,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要打破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壁壘,實現學科的整合。古詩詞不僅僅是文學形式的,也是藝術形式的,所以必須要將古詩詞引入到藝術課堂,讓詩詞與音樂結合,讓詩詞與美術結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有效利用互聯網資源廣泛搜集唱古詩詞的音頻、視頻,將其進行整理與保存,如鄧麗君演唱的《在水一方》、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等等都可以作為教學的素材。另外在很多古詩詞當中都描繪了美麗的風景,體現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如詩仙李白筆下的《望廬山瀑布》、孟浩然筆下的《春曉》等,所以利用古詩詞吟誦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對于這些古詩詞可以與美術藝術結合起來,將古詩詞作為“畫題”,引導學生拿起畫筆描繪詩詞中的美好景致,再現詩詞當中所表現出來的色彩與美景,加深學生對那些妙趣橫生文字的理解。歌唱詩詞、繪畫詩詞,是文學與藝術的有機整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還能夠培育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更加深度的感知古詩詞的魅力,最終實現培養學生創造力、想象力、審美志趣的目的。
在1912年之前的教育活動中,吟誦占據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吟誦基本已經被丟棄,取而代之的朗誦。吟誦與朗誦表象一致,實則存在差異性,吟誦詩詞的過程中,更能夠呈現出古詩詞特有的音樂美,表現出古詩詞獨具一格的韻味。如今,古詩詞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吟誦也越來越受到關注。為了通過古詩詞吟誦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筆者建議每周應該組織一節古詩詞吟誦課程,讓孩子在古詩詞吟誦的過程中感知古詩詞的魅力,加深對古詩詞的印象,傳承千百年來的中華古詩詞文化。
“興發感動”說是葉嘉瑩先生評賞古典詩詞的主要理論,葉先生認為中國詩歌中最重要的質素,就是那份興發感動的力量,這種力量會成為一種創作的動力,成為作品的基本生命和主要質素,對于讀者而言,閱讀古典詩詞不僅僅是得到一種學問知識,更重要的是展開想象和聯想,體會到詩歌所傳達的興發感動的力量,如此才是興發感動的力量的完成。
如《元日》的教學,可以為兒童營造濃濃的故事情境:課始,師生一起背誦王安石的《梅花》,了解他的生平以及他在詩詞、散文方面的杰出成就;課中,結合詩意,講述這樣的故事“王安石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不僅文章寫得好,在政治上也很有抱負。49 歲那一年,他得到了皇帝的賞識,被任命為宰相,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推行新政。這時的王安石特別高興,他期望通過改革使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一年一度的春節到了,春風送暖,旭日初升,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王安石看到了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節日畫面。他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心里又會怎么想呢?”鮮活的故事再輔以生動的插圖,可以極大地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課尾,再串以王安石兩次變法失敗的故事,拓展他的《泊船瓜洲》,引導兒童透過詩句體會王安石的情感變化。這樣的情境創設,把古詩還原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中去,降低學習難度,放緩認知坡度,促進兒童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
古人常“以言造象、立象盡意”,即用語言塑造意象,再借助意象傳達詩情,所以,閱讀一首古詩,入境是根本,而入境的關鍵是能夠用心細品語言的情味,感悟語言之精妙,洞察語言之精髓,方能在意象中感悟古詩的內在情感,進入詩詞表達的境界中去。
《元日》一詩,一個“暖”字淋漓盡致地表達了王安石內心無比喜悅之情,可謂是“著一字而境界全出”。教學時,可以抓住這個詩眼,引導兒童想象畫面,深入挖掘古詩的內涵:(1)感受“暖”:默讀全詩,想一想,這種濃濃的“暖”從何而來?(燃放爆竹、辭舊迎新、春風送暖、飲屠蘇酒、迎曈曈日、新桃換舊符。)(2)何人“暖”:詩人“暖”。交流相關資料,王安石新法推行成功,身暖心更暖;千門萬戶“暖”。新春佳節,普天同慶,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溫暖。(3)誦讀“暖”:真是人暖、心暖、天地暖,神州一片暖洋洋,這就是漢語言的魅力,也是吟誦千年的經典傳遞過來的溫暖。讓我們帶著這種喜悅、這種溫暖一起來誦讀古詩!配樂誦讀中,兒童步入了詩中營造的意境,體會到了詩人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情感。
詩歌教學,就是低低地吟、淺淺地誦,用心地教,快樂地學。學生素養的形成,雖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方向是對的,就不怕路遠。只要我們選擇好恰當的教學策略,確定了正確的教學內容,就一定可以在這片沃土上更好地孕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