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岱
(重慶市涪陵第十七中學校,重慶 408000)
學生通過歷史學習的過程不僅能逐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還能掌握到更加豐富的歷史知識,得到歷史素養的提升。當前,構建高效課堂已經成為了初中歷史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對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形成全面的認知,并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從而逐漸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
從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情況來看,課堂教學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教師并沒有在教學之前設定清晰的目標。這就會使得課堂教學的系統性較差,無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針對的這樣的教學情況,初中歷史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內容設定清晰的教學目標[1]。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分別制定學期教學目標和每堂課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幫助教師建立教學思路,促進課堂時間的充分利用。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學習能力,為其設定具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
初中歷史教材所包含的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年代較為久遠,如果教師一味通過口述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歷史知識,不僅很難使學生形成學習興趣,也會使學生對歷史課程形成枯燥性的印象。要想打造高效課堂,教師可以將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于教學活動當中,將一些抽象的歷史知識進行轉換,使其能以圖片、動畫或者視頻資料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降低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難度。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使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有所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例如,教師講解到“統一國家的建立”這個部分時,其中涉及固定的歷史事件發生順序,包含很多細節的知識點,如果教師直接講解,很容易使學生發生混淆,或者將歷史事件的發生順序形成錯亂記憶。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在大屏幕上逐步為學生呈現思維導圖,根據時間順序將歷史事件串聯起來,并搭配相應的圖片,使學生能更加直觀的了解統一國家的建立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
現代教育背景下,使得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得到了進一步凸顯。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方式逐步實現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進學生形成合作意識[2]。例如,教師講解到“新文化運動”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對班級的學生實施合理分組,使每個學生都加入一個小組,教師可以針對本章節的內容,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比如,探究新文化運動在我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這樣的學習任務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每個學生的思考思路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鼓勵學生在小組中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學生在組內發言的過程能得到思維的互相啟發,發生思維碰撞。每個小組的學生合作學習完畢,教師可以讓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并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點撥。
初中歷史教材中包含很多歷史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都具有特定的背景。這樣的學科特點為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提供了有利的條件[3]。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將學生的思維帶入到歷史知識的世界當中,或者讓學生參與到歷史情境表演中。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較強的創新性,能對學生形成較強的吸引力,使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教師組織和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例如,教師講解到“辛亥革命”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在為學生講解了教材內容后,為學生播放一段歷史資料,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選擇辛亥革命中的領導人,并根據相關情節進行表演。教師能從學生的表演中了解到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更好的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逐漸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
結論: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滲透為初中歷史教師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思路。在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下,初中歷史教師應該認識到選擇有效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并設定清晰的歷史教學目標,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情境。通過本文對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策略展開的一系列分析,希望能為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