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衛燕
(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區青介中學,河北 邢臺 054000)
首先是精選實踐內容。根據實際,開設適用于本校學生個性特點的語文活動課程。七年級強調說與評,如開展“語言演繹系列”課堂活動,讓學生結合生活展現語文學習的閃光點。八年級強調寫與辨,如語文“質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迷信課本,追求真知,向書本和權威挑戰。九年級強調表現和論證,打破常規課堂,師生角色互換,如表演課本劇、寫活動報告等。其次是確立可操作的實踐模式。明確:①角色:教師角色→評價者;學生角色→示范匯報者;②環節:課堂準備→實踐活動→資料匯編→展示成效;③作用:鼓勵性、興趣性、活動性、影響性。如下圖流程導示:
再次是做到實踐的系統性。如:
七年級:活動課程重自然資源開發。課堂內容含:①自然界語文場景:山河、四季等 ②生存環境與文化開發
八年級:活動課程重社會資源開發。課堂內容含: ①社會層、生活、生產人際關系;②認識政治思想、文化及歷史文獻。
九年級:活動課程重人文資源開發。課堂內容含:①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觀念;②報告會、辯論會、課本劇、情景劇……開發學生語文個性。
可以圍繞學習者與文化的關系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圍繞學習者與社會的關系開展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也可以圍繞學習者與他人和自我的關系開展活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文化和學習者自身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主題,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等過程,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探究欲望和創新精神,深刻理解自然、社會、自我、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
不管是以年級為主體的活動,還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既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根據所參與活動的學生年齡特征來設計活動目標;又是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設計相應的目標;還要考慮學生的興趣、能力、性別差異。比如,讀寫訓練,筆者主張“選擇評價性閱讀,個性創意性寫作”,并為他們創設一定的讀寫活動平臺。即,“三讀四寫”活動實驗模式:三讀——規定每生每學期讀5部長篇名著;每生每個月讀20篇美文;每生每周讀一篇同年級成功寫作例文。四寫——每日一日記,每周一習作,每月一報告,每學期出一份讀書主題自編報。
可以說,實踐活動,最大特點在于它是實際,是實踐。因此,它非常重視學生的實際體驗,不重結果而重過程。尤其要注意培養實踐興趣,當學生被動式接受學習的慣性尚未完全消失的情況下,應該調整目標,分層實施實踐。
正如眾多有識之士所提倡的那樣:“老師要積極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要遠離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換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摒棄“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的思路,“努力創設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拓寬語文學習渠道,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提高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有效性,筆者認為要注重“課內與課外結合、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陣地建設。
陣地一:語文教學課堂。語文課堂必須還給學生。語文課需著力突出學生主體,指導好學生去主動獲取知識技能,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分解、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科教學中鍛煉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讓學生逐步成為人格完滿、興趣深厚的學習者。首先,語文課堂教學中突出語文教與學活動,特別是改造課堂的結構,形成輕松、創新互動的風格。其次,打破書本學習內涵、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需要什么選擇什么學習什么),重學生學習習慣、思維習慣、想象習慣、說寫習慣、探研習慣的培養。再次,完善評價標準,評估活動成效。不以學分和知識考試作為學生考核的重點,注重學生課堂個性特長性學習的表現評價。對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中的外部表現、活動技巧、思辯能力、組織能力、口語表達和應用能力等進行逐項量化的數據評估。
陣地二:語文活動課程。語文活動課程要以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為主,強調學生的親身實踐和主動發現,使語文活動課程成為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之間的鏈接和橋梁。筆者在日常教學中,關注書本綜合活動課系列的組織學習和活動落實,努力去創造“上課形式多樣;課題靈活多變;學生課堂個性特長凸現”的語文活動課程風格,活動課程重自然資源;活動課程重社會資源;活動課程重人文資源。
陣地三:語文課外活動。語文課外活動是學生全面發展語文能力和提高自身素質的綜合舞臺。筆者認為:語文課外活動要使學生基本經驗能聯系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突出個性化活動的實踐應用。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出發,解決活動中的實際問題,這也是大主題與分塊主題活動的出發點。盡量創設特色活動,如開展文學社活動、常規讀書寫作競賽、文學采風活動等,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課外活動的學習舞臺。
概言之,語文實踐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努力實踐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思想。在具體操作中,把注意力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移到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上;注重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的廣度和深度;鼓勵學生自我思考,既有感性體驗,又有理性分析,從而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活動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