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仙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白家務辦事處畢各莊小學 065005
講授語文知識的同時,要更多地在素質、身體心理素質、能力實踐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四個方面。網上流傳著一句話:人歸根到底拼的是人品。一切個人行為都是以思想來指導的。還有“夜有所思,日有所為。”思想端正了,一切行為也就端正了。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自覺遵守紀律,養成良好的習慣,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中國未來的接班人。讓學生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英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可以用抗日戰爭等愛國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和動畫片等鼓勵、教育小學生從小養成熱愛祖國的情懷,通過小學生守則和一些相關小故事還有一些集體活動等讓學生懂得遵守紀律、關懷同學、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敢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素質教育之首是德育,這是由于它是人民意愿、教學規律和社會進步的客觀需要。對一個人來講,缺少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砝碼。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理想就是人生路上指引我們前進的一盞明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總理在小時候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通過努力奮斗后來成為一位令全國人民敬愛的好總理。史學家司馬遷從青年時代起就立志編修《史記》。他博覽群書,實地考察,其間雖遭宮刑之辱,也不拋棄對事業的追求,終于寫成不朽之作《史記》。理想猶如事業的大門,學習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盡頭則是成就。嚴因此,我們要想在將來的事業上取得成就,就必須樹立遠大的理想。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要有理想,若沒有理想,就算學習學得再好也不能將所學的知識聯系到生活實際中去,自然不會有成就。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這一方面的培養和引導。一個有著遠大理想的人才能在寫作方面“站得高,看得遠,”從而立意深刻、感染別人,帶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這樣的文章才能有“靈魂”。
每篇課文都應該抓住:讀、寫、說、查四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
1、讀,是學習入腦的第一步,多讀、精度、讀懂。依靠文本、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來培養學生養良好的語感能力。譬如在教學提醒學生注意提示語和對話中的標點符號,從中體會人物的處境和思想感情。例如指導學生讀《珍貴的教科書》中指導員說的最后一句話: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我提醒學生注意提示語。一開始,學生就讀得低沉無力了,省略號被忽略了。后來,學生明白了這里的省略號是因為指導員身受重傷,說話上氣不接下氣時,再讀,聲音就既弱又斷斷續續了。我經常提醒學生讀書要讀標點符號,因為它們也有表情達意的功能。對課文內涵比較深刻文章,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魯迅見周曄讀《水滸傳》馬馬虎虎,常常把這個人做的事,安在另一個人身上,便說道: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還有,一天吃晚飯時,魯迅說道: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都是話中有話。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反復讓學生誦讀,教師再適時點播,便能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感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
2、寫,規范字體。郭沫若先生曾講過一段精辟的話:“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范,比較端莊,干凈,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的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是寫知識點,積累字詞句,同時為以后的學習寫作積累素材。
3、說,小學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教學中應考慮漢語言文學的特點,包括閱讀、識字、寫作、口語交際等多個方面。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對學生的語感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都能夠流利地將任何文章表達出來,同時體現語文的獨特魅力和人文情感。是經過大腦的加工把已經學到的知識內化后,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當然就也可以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把新知識完全變成了自己的積累。
4、查,每學一篇新課文,我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詞、句、段、內容就向老師和同學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通過討論探索,從而得到解決.當學生解決不了時,我才給他們提示幫助解決,這樣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使學生有自己的思維空間,學生的學習情緒既活躍又輕松,在自由的氛圍中馳騁,達到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目的。口語交際強調雙向互動,參與交際的人,不僅要認真傾聽,還要適時接話,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首先注重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有助于使之內化為語文素養。具體而言,語文教師可以考慮要求學生養成三個“一”的習慣,即每天積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在積累一個字的時候,要求學生一定要養成查字典的習慣,準確把握字音、字形、字義;在積累一個詞的時候,要求學生在準確理解詞的基礎上自造一到兩個句子;在積累一個句子的時候,要求學生多積累一些名言警句、歇后語、俗語等。通過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有助于培養小學生掌握好基礎的語文知識,提升其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新課改的要求。在課外活動中,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以提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長處,發展了學生的個性,陶冶了學生的性情,學生獲得了思想教育,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規劃、有針對性和適當地組織語文課外活動教學,從而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樣化的形式,像是游戲、參觀、作文展覽、書法、建立黑板報、講故事,朗誦比賽等等。教師應當使得課外活動具備獨立自主性、創新性、實踐性、及時性、趣味性的特點。
總之小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要注重在課上、課下,循序漸進全面地不斷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