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貴州省紫云自治縣民族中等職業學校,貴州 安順 550800)
古詩詞語言精練,并蘊含很多文化知識,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中華民族文化,教師在開展古詩詞鑒賞教學時,應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自主鑒賞的機會,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分析、思考、鑒賞古詩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思考分析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古詩詞幻燈片,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而學生則在興趣的驅使下,先讀詩詞后鑒賞詩詞的含義,在實際的鑒賞過程中了解詩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鑒賞水平。
當前,中職語文教師為了取得最佳的鑒賞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中應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應用多媒體、投影儀,播放直觀化、立體化的古詩詞課件,創新教學方式,以全新的教學形式展示生動的課件、微視頻,以供學生鑒賞,能夠激發學生主動鑒賞古詩詞,以調動其積極性,使學生對鑒賞課件中的古詩詞感興趣,當學生有了興趣以后,才會更加積極分析古詩詞描寫的場景,并在自主分析中認真總結詩詞字詞句的含義,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力。
例如:學習《歸園田居》時,教師在播放幾分鐘課件之后,引導學生自主鑒賞古詩詞,并要求學生舉手說出鑒賞結果,學生在明確要求后,認真分析古詩詞的每一句的含義,在分析過程中總結詩人淡泊名利,同時概括詩詞字詞描寫了農夫享受田園生活,代表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學生在了解古詩詞的寓意后舉手舉手表述,教師則引導學生依次表達,并結合學生表述的想法予以補充,激發學生更加積極鑒賞課件中的古詩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總結能力、鑒賞能力、表述能力[1]。
在過去古詩詞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因忽視引導學生朗讀古詩詞而導致學生不清楚詩詞字詞的讀音,并且,不理解古詩詞字詞句的含義,導致學生鑒賞過程中難以總結詩詞含義,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因此,教師在開展古詩詞鑒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依次朗讀古詩詞,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充分了解古詩詞字詞的韻律、詩意、詩詞的創作背景和年代,并明確字詞讀音、理解詩詞意境,且在完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更容易掌握古詩詞中運用的寫作手法、詩人抒發的情感和詩詞滲透的文化知識,從而高效學習知識點。同時,學生在理解詩意過后,能夠快速鑒賞詩意中詩人的精神品質和運用的修辭手法、敘述方式,進而總結詩詞語言簡練、用詞精準,而且,表達了詩人對景色的喜愛之情和自己內心的感想感悟等等,可見,教師引導學生先朗讀后鑒賞古詩詞,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詩意的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和學習效率[2]。
雖然,古詩詞字句不多,但是,詩詞字句語言簡練,而且蘊含很多知識,這就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字面理解能力,這樣才能鑒賞古詩詞的創作時代背景、詩意。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理解能力,教師應注重傳授鑒賞方法,并告訴學生再分析詩詞字句時,要逐字逐句分析和思考,這樣才能理解古詩的含義,學生再明白如何鑒賞后,運用教師傳授的方法深入分析古詩詞作品的字詞句,邊分析邊思考詩詞的內涵,從而理解詩人抒發的情感和詩詞含義,并掌握古詩詞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調,必然會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同時,學生再鑒賞過程中靈活運用鑒賞方法,鑒賞詩意、分析詩人描寫的意境,既理解、掌握古詩詞蘊含的文化精髓,又懂得聯系詩詞創作的背景進行鑒賞和分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和分析能力[3]。
中職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詩詞,教師再引導學生鑒賞古詩詞時,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呈現不同的古詩詞,直觀展現《長恨歌》、《師說》、《琵琶行》等詩詞歌賦,要求學生對比分析古詩詞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學生分別鑒賞不同古詩詞的詩意、意境、字詞含義,不僅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積極性,同時活躍學生思維,集中學生注意力,能夠促使學生認真思考古詩詞蘊含的文化和內涵,并再深入思考和分析中對比古詩詞創作的時代、全文的主旨各有不同,將不同之處總結出來,同時歸納古詩詞寫作角度和滲透的道理,明確古詩詞異同之處以后,積極舉手說出自主鑒賞的成果,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學生熱情高漲,爭相舉手發言,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發言,之后,教師對于積極舉手表述鑒賞成果的學生予以鼓勵,激勵學生更加主動鑒賞諸多不同的古詩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自主總結能力[4]。
總而言之,中職語文教師要想培養學生鑒賞能力,應轉變教學思想,運用多媒體技術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播放古詩詞教學視頻,能夠促使學生主動鑒賞古詩詞的內涵,并認真讀詩詞,邊朗讀邊分析思考詩詞描寫的景色,從而明白詩人抒發的情感,并理解、掌握古詩詞蘊含的傳統文化。同時,還應重視傳授鑒賞方法,或者引導學生鑒賞不同時期的古詩詞,調動學生鑒賞過程中對比分析古詩詞,進而深層次理解詩情、詩意和詩人描繪的意境,必然會提高全體學生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