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飛
(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鐵山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4121)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其今后發展狀態,因此,必須強化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但是就目前來看,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如,自信心不足,詞意表達不準確等。因此,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工作,結合小學生目前面臨的癥結,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我國農村地區,小學生受其獨特的文化與生活環境影響,在進入小學之前習慣于用方言來交流,大多不具備規范的口語交際能力,以至于他們在用普通話交流時有著一定的困擾,無法準確表達。
口語交際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的,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小,知識儲備少,視野不夠開闊,以至于他們無話可獲,找不到正確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同時,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看重的是知識的傳授,不注重過程,只看重結果,偏重于教,忽略了學生的學,以至于學生的語言質量不高。
小學生年齡小,好玩、好動,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喜歡開小差,而教師為了讓學生認真聽講,往往會采取強制性的手段來要求學生,而這種強制性的手段會造成課堂氛圍沉悶,使學生害怕老師,害怕課堂,在課堂上不敢說、不敢講。
小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下所形成的性格也會不同,如,在歡樂、和諧的環境下,小學生的性格大多比較開朗,而開朗的人都愿意與別人交流。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里,許多孩子都是跟著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從小缺乏父愛和母愛,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小孩,他們的心靈非常脆弱,不愿意與他人交流。
對于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他們習慣用方言,表達能力不佳。如,“我先走了”說成“我走了先”,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原因就是小學生缺少規范的普通話訓練。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普通話訓練。在課堂上,教師要整堂課都都說普通話,用普通話與學生交流,并要求學生用普通話回答。同時,教師要鼓勵并倡導學生課后用普通話交流[1]。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讓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在不斷的朗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語感,提升語言能力。另外,在指導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發音,在學生讀錯時要糾正錯別字的讀音。
要想讓學生有話可說,就必須讓學生儲備一定的知識量,因為只有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才能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規范使用漢語,準確地表達自己所要表達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積累知識[2]。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多寫,將課本上的知識轉化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如,在《歡慶》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描寫喜慶的句子摘抄下來,并嘻嘻朗讀,從而讓學生會用規范的語言來表達喜慶。再如,在口語交際《走,我們去春游》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設計相應的情景,讓學生體驗到春游的樂趣,讓學生看到春天的景色,從而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
良好的課堂環境有利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實現高效教學。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多鼓勵,少責罵,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進而實現高效互動。同時,教師要善于利用優越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的口語交際創造良好的條件[3]。如,在《坐井觀天》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對話,這種角色對話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同時還能訓練學生的交際思維,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另外,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愛上自己,進而愛上課堂,為高效課堂教學提供保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就必須讓學生對語言,對口語交際產生濃厚的興趣。首先,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在課堂上開展一些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在這些交際活動中發展自我,提升口語交際能力,如詩朗誦、辯論賽等。在組織學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表現,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要有策略地引導學生參與到交際活動中來[4]。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讓學生大膽發揮自己的思維,將自己想要說的話說出來,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綜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過程中面臨著許多癥結,這些癥結會嚴重阻礙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生立足社會發展的保障,要想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來開展教學,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素養,繼而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