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明芳
(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旭陽鎮西街小學校,四川 自貢 643100)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小學院校開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積極小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使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得以提升,同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方式中,學生只會對所學知識進行死記硬背,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然而課堂教學中的增設動手操作環節則大大改變了這一現象。對于數學學科而言,其自身屬于邏輯應用性較強的一門課程,學生會對于很多知識上的領悟出現困難,在課堂教學中增設動手操作環節則可以加強學生對于數學內容的分析與掌握,使學生能夠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中蘊含的快樂,在內心深處油然而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學生主要依靠于教師的教課學習數學知識,這使學生始終在學習階段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加上原生教學模式中過于重視學生對于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不重視其動手實踐能力。往往致使大部分的學生對于數學知識記憶方面有良好優勢,對于實踐操作方面則出現經驗不足的現象。由此可見,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增設動手實踐操作環節,能夠使學生利用實踐操作展現自己對書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數學的綜合運用能力。
原生的數學教學模式中主要分為課前預習、課堂講解、課后復習三個部分。這種沉悶的學習方式容易使學生喪失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使教學氛圍枯燥。因此數學教師有必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實踐活動與合作探究學習,能夠有效的提升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在實際的小學數學合作學習過程中,實踐活動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活動與科學化的學習方式。數學教師應以“探究活動與合作學習”為數學教學的起始點,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積極探究數學內容,進行學習成果的交流,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同時,數學教師在學生進行交流合作時,應該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自由發言,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以西師版六年級上冊中圓的教學為例,數學教師需依據教學任務設計有關圓的活動單,在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中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與實踐操作的最終目的。活動一:畫圓,組織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畫圓,使學生能夠對圓有初步的認識。活動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圓的各部分,并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圓具備哪些特征。活動三:組織學生在實際的動手操作實踐過程中探討圓具有哪些特征。利用分組操作方式,一組成員操作,一組成員記錄。當學生完成圓的相關動手操作時,數學教師需要依據實踐結果,組織小組之間進入討論環節,收集各小組的討論結果,并做評價,同時對于學生討論結果的不足之處予以補充。因此,探究式合作實踐操作能夠深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同時還能夠有效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
數學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做自主實踐操作,也應該重視數學情境的創設,也應該為學生的實踐操作提供一定的學習氛圍。可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用視頻、圖片等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實現數學教學目標。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展示數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是在其抽象化概念知識基礎上建立的,而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將抽象化的知識加以具體化。以西師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中加減法教學為例,第一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這一節教學內容以動畫片的形式展現出來,第二在講到課中重點時,在課堂上展示動畫課件,加上輕音樂為輔助,形象生動的在學生面前展現數學知識。同時向學生拋出數學問題,學生回答出問題后,數學教師需要向學生進行提問:“為什么這道題要用加法,為什么這道題要用減法?”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將數學內容在課堂上展示出來,有助于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讓學生自己播放動畫,強化其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再舉例,數學教師在進行實踐課授課時,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將一個蘋果切成比例相等的三塊,如何將比例相等的蘋果再切成比例等分的八塊呢?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問題研究中來,雖然學生積極參與,但是這樣的問題對于學生而言還是很有難度,需要數學教師將切蘋果的正確方式用視頻的方式在課堂上播放,使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夠隨著視頻的進度合理進行想象,這樣一來,使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同時提升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綜上所述,若想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動手實踐能力的有效性仍需依靠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利用不同的數學教學模式與情境的設置,提升小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與動手能力。因此,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數學教師加強自身的引導者角色的扮演,積極提升學生自身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進而提升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