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敏
(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戲曲電視劇《生死場》取材于從蕭紅的小說《生死場》和沈陽評劇院的戲曲舞臺劇《呼蘭河》,戲曲電視劇《生死場》則聚焦以王婆為主人公,綜合運用了戲曲化的表演和電視的鏡頭語言來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塑造人物形象,為蕭紅的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現(xiàn)了一部偉大的女性抗爭史。
蕭紅的小說透著濃烈而鮮明的女性主義色彩,她在《生死場》中用大量的筆墨塑造了麻婆、王婆、五姑姑、金枝、月英等眾多的女性形象,重心在于對鄉(xiāng)村女性生存圖景最為觸目的呈現(xiàn),而在電視劇在改編過程中并未完全忠于原著,采用了雜糅式的改編手法,將《呼蘭河傳》與《生死場》兩本小說中的戲劇沖突進行提煉,通過實景拍攝交待前因后果,讓觀眾了然于心更加通俗易懂,并且在王婆獨自的唱段中為了加強敘事的節(jié)奏調(diào)動觀眾積極性,穿插了回憶來豐富畫面營造氛圍。全劇講述了王婆一家在動蕩背景下的悲歡離合,根本矛盾沖突在于封建愚昧的社會制度和農(nóng)民對自己命運的無法掌控,王婆話語形態(tài)的構(gòu)建也是建立在這個大的戲劇沖突下的,第一個沖突點是王婆的丈夫王發(fā)被地主迫害致死,王婆不得已帶著兩個孩子逃命。第二個沖突點,王婆和女兒金枝來到村里,沒有生計只能改嫁。第三個沖突點,趙三抗租入獄,鐵鐘慘死。第四個沖突點,趙三軟弱,王婆舉槍抗日。可以看出王婆是整個電視劇的關鍵人物,她的情感思想變化,愁與恨,愛與憎是電視劇表現(xiàn)的重心所在。從好萊塢劇情片開始,男性擔任救贖身份的敘事模式一直影響著中西方的影視創(chuàng)作,一旦女性遇到困難,總有一個男性出現(xiàn),救女性于水深火熱之中。這種敘事模式,實際上是在強調(diào)男女性別差異。在戲曲電視劇《生死場》中,王婆通過對自己命運的掌握,擺脫了男性的主體地位,掌握了女性的話語權,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情節(jié)加上生活情境的形象化補充,不僅增加了故事的跌宕起伏,還使得人物個性更加鮮明,全劇的藝術感染力大大加強。
《生死場》是評劇電視劇,其戲曲和電視相融合的特點,展現(xiàn)了獨特的藝術形式,通過運用戲曲表演和電視化的視聽語言相結(jié)合,描繪了不一樣的北方農(nóng)村地域特色,同時也為女性主義的表達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評劇是我國北方的劇種,在華北和東北地區(qū)廣泛流傳,以唱詞淺顯易懂,表演生活氣息濃厚,有親切的民間味道為特點,與樸實粗狂的農(nóng)村生活狀態(tài)不約而同地契合,有語言對白所不能達到的表達效果。在第二集中,王婆和女兒金枝初到南山道,看著金枝餓暈過去,提出要參加祭天求雨的秧歌會,從青山手里接過紅綢子,火紅的綢子在王婆的手中揮舞,與趙三斗起秧歌:“你扭地美來,你扭地浪賞你大梁和高粱哪,不知你是夾尾巴的狗還是一條惡瘋地狼,不知你是狗還是狼”。一段高亢的機智應答的唱段和熱鬧的秧歌舞,彰顯出王婆的自信和神采飛揚,渾身洋溢著女性的智慧,雖然餓著肚子,也要堅持為女兒贏得糧食,東北女性特有的剛強與堅初在她身上完美呈現(xiàn),更是讓觀眾領略到了東北農(nóng)村的民風和地域風貌?!霸谥袊灾髁x理論還不夠完善的時候,女性如果尋求不到自己的精神需求,一味地進行著軀體和欲望敘事,勢必進入“被窺視”的視域范圍”[1]。在電視劇《生死場》中,王婆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高和升華,女性不是與男性去抗爭,而是在民族愁,家國恨中去尋找自己的價值。其中鐵鐘紅布包著交給王婆的“槍”,是鼓勵王婆走上抗爭道路,親人的相繼慘遭日本人殺害,更是激起了它愛國主義的情懷,劇中王婆的唱段,標志著女性意識的覺醒。
當下的戲曲電視劇很多都是由舞臺劇改編而成,但是由于表演形式、傳播媒介、受眾范圍等的不同,往往會進行藝術的改編和創(chuàng)新,不僅貼合現(xiàn)實環(huán)境,也更符合現(xiàn)代觀眾的口味。電視劇作為電視節(jié)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作用。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言,“女人是相對于男人來定義和區(qū)分的,而不是男人相對于她來定義和區(qū)分; 她是偶然附帶的,是同主要者相對立的無關緊要者。他是主體,他是絕對,而她則只是他者?!盵2]在小說《生死場》中,女性在男權社會中受到重重壓迫,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生來就是為了服侍男人,沒有一點尊重和關愛可言。在蕭紅的筆下,女人生產(chǎn)的過程是痛苦的,就如同像一條魚一樣趴在那里。甚至將女性的生產(chǎn)與狗的繁殖、豬的哺乳等情節(jié)寫在一起,展現(xiàn)出女性地位的低下。在舞臺劇中對金枝生育的情節(jié)也進行了忠實原文的藝術表達,演員用紅色的繩子捆住吊在房梁,紅色的燈光照出了她的剪影,伴隨著痛苦的哀嚎,門外確是一些村民在討論是應該保大還是保小。充滿諷刺地表達了出了那個時代對于女性的不公,女性那無關緊要的從屬身份。相對于文學作品和舞臺劇而言,電視藝術的改編要更符合大眾傳媒的傳播特點和受眾需求,在電視劇中金枝生育的情節(jié)則做出了改動,金枝在生產(chǎn)時,丈夫在屋外焦急得踱步,得知產(chǎn)婆說金枝沒有奶時,趕緊去牽羊擠羊奶,體現(xiàn)了男性對于女性的關愛和尊重,形成了更為平等的兩性關系,更加符合當代主流價值觀和女性觀眾的心理需求。這種改編也更加符合當代人們的主流價值觀,對受眾進行正確的引導。
戲曲電視劇作為戲曲當代的重要傳播載體,對戲曲藝術和地域性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生死場》這部戲曲電視劇中,導演運用電視的創(chuàng)作手段,借助戲曲的表演形式,創(chuàng)造出了精彩紛呈的地域文化的熒屏展現(xiàn),塑造出了多元化的走向自我的女性人物形象,同時在小說、戲曲舞臺劇向電視劇改編中,也加入了符合電視藝術的美學創(chuàng)造,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戲曲電視劇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