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齊晴晴 2.古鵬飛
(1.身份證號碼:4105261991****7687;2.身份證號碼:4108231988****0057)
現在的建筑物的主要施工材料都是以鋼筋混凝土為主,如果建筑物因為施工問題或者設計問題產生安全隱患,則肯定會對建筑物內的人員和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可以想象,建筑物在結構設計中,因為不合理的設計方式,必定會對建筑物造成了不必要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得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產生坍塌現象,或者在施工過程中引發重大的安全事故,會對社會各界產生極大的影響。為此,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就必須做到多方面考慮設計要求,確保設計方案在實際的施工中不會造成安全隱患,最大限度的確保建筑物在使用壽命的時間內不會發生安全問題。
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其整體發生開裂現象,發生這種現象會給居民的居住安全性帶來非常嚴重的威脅;②發生坍塌現象。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自然災害而引起的,坍塌現象不僅會威脅到居民的居住安全,甚至還會引起整棟建筑物的倒塌,嚴重威脅著人們居住環境的安全性。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直接決定著人們的居住環境,這就要求應該對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更好地提升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我國目前已制定出一系列相關的安全制度和規范,同時工作人員還應該在具體設計過程中對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的重要性具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建筑結構應具有完整性,在大型建筑設計中尤其如此,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不能為了建筑創新而不顧建筑結構性能。當建筑結構受到較大影響時,需切實保證建筑結構的完整性,而且構件受力要滿足設計的要求,荷載的傳遞要足夠科學傳力明確,從而有效降低荷載對建筑安全產生的負面影響。
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應采取剛柔并濟的原則,若結構剛性過大,則結構的變形能力就會相對較弱,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時,建筑結構就會產生倒塌的危險,而若建筑結構的柔性過強,則建筑的穩定性就會受到極大影響,出現嚴重的變形問題,甚至可能出現建筑物損毀的現象。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需科學選擇建筑材料。設計中可充分利用建材的彈性和地震作用力之間的作用,提高結構材料延性從而增強結構的抗震性能。而且建筑結構的設計也應高度重視建筑的安全性和實用性,施工人員可以適當的采取彈性設計的方式加以改善。
若要強化建筑結構安全設計的效果,就必須要多個部門通力合作,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科學預留消防和逃生通道,合理劃分建筑中的公共領域,例如樓電梯盡量不要設置在建筑角部,因為單元角部扭轉應力大,受力復雜。另外還要將建筑結構與建筑的功能充分地結合在一起。一方面要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另一方面還需加強外圍結構的安全性,從而有效提升建筑結構整體的安全系數。
建筑工程一旦遇到強地震會受到非常嚴重的損壞,但是我國又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這就需要在對建筑結構進行設計的時候應該對抗震效果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是我國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一帶更是如此。
建筑結構設計不夠合理也會造成相關安全問題的發生,但是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相對比較復雜,對設計人員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同時也會消耗掉很多的人力物力還財力,這便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利潤空間進行一定的壓縮。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企業為了其自身的經濟利益不會受到太大的干擾,就會對相關的計算流程和設計環節進行一定程度的簡化,往往會根據過去的經驗來對建筑結構進行設計。除此之外,部分設計人員在對建筑結構進行設計的時候,往往過于關注建筑結構的美觀性,而沒有對其科學合理性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也會大大降低建筑結構的安全性。
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建筑企業和建筑結構設計人員都應不斷加深自身的安全意識,建筑企業若不能樹立較強的安全意識,則在建筑結構出現安全問題后,就會對企業自身的社會形象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建筑企業在建筑項目設計的過程中應派遣專業性較強,且經驗豐富的項目負責人主持及把控設計工作。此外,建筑結構設計工作者也需提高安全意識。在設計工作中,務必秉承認真謹慎的態度,熟練掌握國家提出的技術標準,前期配合其他專業參與建筑方案的確定,加強結構概念性設計,這樣才能增強建筑結構的安全性。
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是衡量建筑設計水平的重要指標,若要更好地提升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建筑企業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認識水平。另外,在建筑工程建設和施工的過程中,還需按照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使用建筑材料。在工程施工前,考察工程的各項參數,進而選擇符合工程基本情況和建設要求的施工材料,維護建筑的安全性,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如在剪力墻結構設計中,嚴格控制剪力墻的材料,并且還要對剪力墻的各項參數予以嚴格控制,以此加強剪力墻結構的安全性。這里需要格外注意,切不可采取減少施工材料的方式來降低成本投入,要全面維護建筑結構的安全性。
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合理性對工程整體的性能和質量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所以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除此之外為了加強建筑結構的耐久性,可選擇質量較輕的結構形式,如板式輕型建筑等。此外為了增強結構的耐久性,建筑結構內部需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其可滿足不同功能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也可有效避免返工問題,減少了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再者,結構的靈活性也可確保后期工程改造升級的順利開展。研究表明,建筑結構體系中存在臨界點,因此,在建筑設計中,要在確保結構安全穩定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結構的功效。
總之,建筑結構安全性直接決定著整個建筑的最終質量,文章主要對影響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可以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從而不斷提升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能,有效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