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勤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東壩中學,甘肅 隴南 746400)
在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是利用黑板、粉筆等一些簡單的教學工具進行教學,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口干舌燥地講課,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講。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陳舊,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和諧、溫馨的教學氣氛是至關重要的教學手段。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為學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思考問題、積極地提出問題,對于學生的奇思妙想不要直接打斷,而是應該認真地聆聽學生的想法,學會尊重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民主、公平。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應該毫不吝嗇地給予表揚,并將他作為其他學生的學習榜樣,鼓勵其他學生向其學習。對于回答不正確的學生教師也應該先鼓勵學生這種積極參與學習的態度,然后再委婉地糾正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虛心地接受和改正錯誤,避免對學習產生陰影。通過這樣的課堂互動能夠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化學教學課堂,提高化學教學效率。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針對一些化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化學成績,避免形成學生間的差異。除此之外,對于一些其他方面有困難的學生教師也應主動幫助,與學生進行內心的交流,教師要盡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樣不但能夠避免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將精力全部投入化學的學習中去,還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打破僵硬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更加信任和喜愛教師。這樣在化學課堂上,學生能夠以飽滿的學習熱情,積極參與到化學活動中以博得教師的關注。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學生和教師,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教師想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該科學地設置問題,同時注意問題的趣味性和新穎性,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化學知識學習的渴望,使學生全神貫注于化學課堂中。所以,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化學問題情境,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一些形象的化學實驗或者多變的問題去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受,讓學生受到情境的感染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化學學習中,并根據問題進行探究,提高學生的探究性和創新性。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性質”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各自帶一瓶汽水,這個時候學生一定會非常好奇:“老師為什么讓我們每個人帶一瓶汽水呢?”教學中,教師直接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對汽水中氣體的性質進行探究,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對于化學課堂的學習更加感興趣。又如,在學習“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實驗進行講解,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將高錳酸鉀的顆粒放到水里,請學生仔細觀察,過一會大家會發現容器里的水變成了紫紅色,由此來說明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學生對這個實驗興奮不已,課堂氣氛也頓時活躍起來。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還能夠使學生在這樣的化學情境中得到啟發,提高學生的化學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互動的機會,教師講的知識得不到學生的回應,只是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知識,不管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情況。有的教師甚至為了省事而忽略了實驗的教學環節。而學生面對這樣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也難以產生興趣,在課堂上控制力好的學生還能跟隨教師的講課步伐,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對于教師的教授完全沒有興趣,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甚至有一些化學教師比較嚴格、苛刻,表情呆板,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不敢與教師直視,在課堂始終帶著不安的情緒聽課,這樣的學習課堂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因此,在化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將科學作為教學方向,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動手實驗,通過實踐更加理解學習內容,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總之,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已經適應不了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只單憑教師的講授難以達到改革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動手實驗,在實驗中促進學生化學創新能力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束縛,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新的教學方式,從而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我國培養高質量化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