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梅
(吉林省乾安縣實驗中學,吉林 乾安 131400)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教育部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出臺了一系列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教育與其它學科課程的整合,網絡技術與音樂課的整合也越來越密切,它豐富了音樂課堂教學手段,拓展了音樂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使音樂課變得更加形象和生動,讓學生可以在視聽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使音樂課更加具有吸引力。
現行音樂課程標準主要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積極借助網絡技術,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在這里我想談一談我的一些體會:
在教學中,使用得最多的就是Microsoft Powerpoint 了,這種軟件不僅可以直接編輯文字,還可以直接插入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在教學中普遍采用,是簡單實用的一個軟件。
例如:我在上《常回家看看》這一課時,制作的課件一開始就是用歌曲《真的愛你》導入,這是同學們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歌曲一播放,就有同學在下面跟著唱。由歌曲中的“她”,我讓同學們談到了自己的父母家人,然后再學唱歌曲《常回家看看》,唱會以后,以歌曲為背景音樂,表演情景劇《回家》,然后給同學們觀看了一段感人淚下的動漫作品《貓》。最后讓學生進行配樂朗誦《親情》。借助Microsoft PowerPoint ,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銜接非常緊湊,一堂課下來,學生的心靈被感動、被震撼了。
在互聯網上,與音樂相關的內容數不勝數。有關于世界著名音樂
家的生平及作品介紹;有世界不同國家與地區各具特色的音樂、舞蹈、樂器的介紹;有最古老的音樂起源,也有最現代、最新潮的歌者舞者,讓你眼花繚亂。與音樂有關的歌曲、戲曲、歌劇、芭蕾、民間藝術等等應有盡有,只要老師平常做一個有心人,經常了解音樂的新動態,就能夠在大量的音樂資源中找到為自己的教學服務的內容,讓音樂課堂豐富多彩起來。
網絡做為一個交流平臺,有很多老師無私地將自己的心血放在了互聯網上,供其他人學習借鑒。在備課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看別人的教學設計是怎樣的,與自己本身的想法有些什么不同,有沒有可以取長補短的地方,這樣可以把課備得更仔細、更生動、更精彩一些。
例如:在欣賞《魔法師的弟子》這一首樂曲時,我選用了由迪斯
尼公司拍攝的同名動畫作品給學生欣賞。《魔法師的弟子》又叫《小巫師》,是由法國作曲家杜卡根據歌德的同名敘事詩改編的一首生機勃勃、意趣盎然的管弦樂作品。
按照傳統的欣賞方法,我讓學生先聽會了咒語和掃帚兩個主題,然后逐段地進行聽賞,分析作品,可是學生的興趣不大,完整的聆聽時,更加的索然無味。后來,我找到了這首樂曲的配樂動畫片,截取了兩個主題的片段,還是先教會學生唱唱主題,然后再進行聽賞,學生一下子就興奮起來,看著可愛的米奇小徒弟,感到特別親切,在整個觀賞過程中都是全神貫注,兩個主題的演唱也比以前要動聽,對音樂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例如:我在上校本課程《京劇藝術欣賞》時,要求學生利用互聯[來源:Zxxk.Com]
網分組查找與京劇相關的資料,并選擇一個主題,做成課件向大家展示。結果,到了展示課上,同學們所做的課件精美,內容豐富,包括京劇的臉譜、京劇的行當、京劇的四大名旦,京劇表演的身段、京劇的樂器、京劇的經典劇目等等,學生們因為能夠上臺展示而覺得緊張又興奮,各組之間互相也暗暗較著勁,想要一爭高下,在聽其他同學的講解時也特別的認真,遇到有不同意見時,積極地爭辯與討論。
例如:以前在介紹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時,我常常要花兩三節課對學生進行介紹,雖然聽課時,學生似乎都明白,但是很容易遺忘。后來在網上找到一檔娛樂性節目——“天天向上”的視頻,是由湖南衛視著名節目主持人汪涵等人主持的,邀請了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的師生做節目嘉賓,在節目中,介紹了西洋管弦樂隊和中國民族樂團的樂器,主持人詼諧的主持風格,師生們精湛的表演,幽默的互動環節,讓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在一節課的時間里,認識了絕大部分的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及各樂器的知識,不僅縮短了教學時間,學生們也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網絡技術在音樂課程中的運用,構建了一種更為理想的學習環境,這種環境可以創設出真實的音樂情境,有大量不受時空限制的共享資源,能夠快速靈活的獲取各種音樂信息,學好、用好網絡技術,有效地改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充分地提高了學習效率。